CNML格式】 【 】 【打 印】 
“非遺”走出“深閨”邁出產業化步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7 21:40:52  


  在今年文博會首次開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里,廣東涼茶、海南黎族紡染織綉技藝、青海加牙藏毯、湖南藍印花布、東莞龍舟製作等20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些曾“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與現代科技和創意結合後,都開始邁出了產業化的步伐。而文博會則為“非遺”的市場化提供了一個國際化大平台。

  走出“深閨”期望將藝術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

  時尚而又富有藝術感的陶瓷花瓶、精致裱裝的農民畫、造型獨特的竹制收納盒和書架、高雅的竹制沙發和茶幾……踏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龍門農家客廳”,儼然進入了一個東南亞風格的情調小屋,農家客廳的核心元素龍門農民畫正是惠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門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慧紅告訴記者,龍門的農民畫起源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民間美術骨幹和部分下鄉知識青年創作的宣傳畫。而後,在不斷結合和借鑒“戰士畫”、工人畫“年畫”、“農民畫”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具有濃鬱嶺南文化色彩的龍門農民畫。

  2007年,龍門大力開發農民畫的衍生產品,以龍門農民畫圖案為母本,開發了掛畫、麻布畫、木板畫、掛歷、服飾、禮盒畫等多種衍生產品,同時,把農民畫的產業化發展工作與建設旅遊強縣工作捆綁在一起大力推進,希望把農民畫的藝術欣賞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

  儘管做出了衍生品,但是農民畫的文化影響和市場價值仍不大。如何才能把農民畫這個“非遺”產業做強做大呢?龍門又將農民畫與龍門的另一張名片南昆山的竹子聯繫在了一起。經過菲律賓設計師團隊富有創意的打造後,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民畫的“種子”,在龍門特產南昆山竹子的“土壤”里,轉化為一個品格時尚優雅的“農民客廳”。

  不只是農民畫,湖南藍印花布、青海堆綉、江西連四紙等“非遺”也都開始嘗試“走出去”。

  邵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覃保來教授說:“藍印花布製作而成的裙子、掛品、床上用品等在邵陽、衡陽等周邊城市很受歡迎,純手工藍印花布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青海堆綉傳承人喬應菊也告訴記者:“堆綉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文博會,原本用於展出的綉品也被人買走了。”

  江西含珠實業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甘浪生則表示:“下一步要建立廠房,把現代科技的手段融入到連四紙的手工生產中。”甘浪生希望連四紙在文博會上能吸引出版商的注意。

  走向市場產業化道路坎坷期待政府扶持

  在非遺館里,眾多“非遺”傳承人和保護者告訴記者,“非遺”大多數是手工藝術品,產品純靠手工完成,產量有限,這是制約其產業化的一大瓶頸。然而,通過文博會這塊市場化的“試金石”,許多“非遺”項目開始找到突破的路徑。

  覃保來說,邵陽有七八個家庭手工製作的藍印花布受到了浙江一家機器生產藍印花布廠商的青睞,“這家工廠生產的藍印花布出口日本,他們承諾有多少要多少,這說明手工藍印花布在國外有市場。”覃保來說,在政府的支持下,下一步準備投資建立手工生產廠房,並開始培訓技師和傳承人,“不過,能不能把這條路走好,能否把這個產業做大,我們還真沒有底。”

  覃保來底氣不足主要緣於“非遺”保護的不力和後繼無人的現狀。

  藍印花布的處境極具代表性,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遭遇了同樣的困境。

  “沒有政府的資助,綉品也沒有多少經濟效益,因此,年輕人都不願意學堆綉了。”喬應菊說。

  而作為有幾百年歷史的泰順木偶戲的最後一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永昌則更多了一份落寞,“現在很少有人喜歡木偶戲,商業演出很少,過去政府每年還會支持70場下鄉演出,現在演出也減少了,戲團生存艱難,連我自己也只能是業餘來做。”傳承人們希望政府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能多給予支持,“這樣我們的傳統民族文化和技藝才能傳承下去。”

  也有觀點認為,“非遺”的市場化傳承有必要進行區分。中國設計藝術院院長、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參觀了“非遺館”之後表示,“‘非遺’中除了手工藝術品可以市場化外,其他的是沒有多大市場的,那就需要政府給予足夠的扶持。”

  貴州馬尾綉牽手深圳香雲紗

  兩大“非遺”欲合作創新古老民族技藝

  深圳香雲紗牽手貴州水族馬尾綉,兩項古老的技藝欲合作開發出創新性的“民族藝術奇葩”。14日,在深圳文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香雲紗”展位上,國家級“非遺”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馬尾綉與深圳“非遺”活化品牌“香雲莎”服飾及“禦品雲莎”禮品品牌正式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攜手開發創新旅遊商品。

  據介紹,作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貴州三都水族馬尾綉,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綉技藝,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被稱為刺綉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

  而起源於廣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雲紗,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手工製作的植物染色面料,也是一種昂貴的紗綢製品。深圳東門曬布路昔日重要遺產“香雲紗染整技藝”是2008年入選深圳市第二批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民間傳統工藝。“香雲紗”俗稱“黑膠綢”,是目前世界紡織品中唯一保留純植物與礦物染整的絲綢面料,以南方盛產的植物薯莨汁液浸泡、曬塗,再用含氧化鐵成分的礦物泥染色,經反覆晾曬、發酵、水洗而成。這種布料軟滑挺括,烏黑發亮,因為穿著行動時會沙沙作響,所以民間稱之為“響雲紗”,又因為諧音,進而有了美麗的名字“香雲紗”。

  香雲紗(香雲莎牌)系列服飾為深圳市首家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原產地地理標誌”的注册保護品牌,是深圳唯一獲此認證的服飾品牌企業。

  來源: 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