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華西街:第一街的前世今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8 22:09:35  


  南華西街是廣州一條具有濃鬱嶺南特色的百年老街,開基於清代中葉的1776年,230多年來,積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不過在廣州不缺古老街道,還有很多比南華西更古老,保存更完好,為什麼南華西街會受到如此多的贊譽,如今它又是什麼樣子呢?

  【今生篇】 

  風頭浪尖經濟街 

  (工業利潤曾為全國十大城市街道之冠) 

  南華西街其實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縮影,一直走在了中國最前沿,從以下一些資料可以顯示這點: 

  一九七八年成立街職工文化技術學校,並於1983年擴展為街職工培訓中心,它連同街文化站一起,成為街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陣地 

  一九七九年南華西街工業年利潤突破一百萬元大關。 

  一九八一年8月15日 南華西工業公司與北京化工廠聯合開辦的化工產品經營部正式營業。這是南華西街首間與外地實行聯營的企業。 

  一九八五年南華西街工業年利潤首次突破一千五百萬元大關。在年底召開的全國十個經濟單列城市城區經濟研討會上,認定南華西街創工業利潤為全國十大城市街道之冠。 

  雖然只隔了短短20餘年,南華西街現在已經不再是社會焦點,走在南華西的巷子里,再也看不到熙攘熱鬧的場面。 

  【前世篇】 

  十七世紀的世界首富就住這兒 

  南華西現存的著名歷史建築有:海幢寺、雙清樓、波樓與波台、潘家大院、洲頭咀反租地抗英鬥爭遺址,還有南華西街瓷畫群街巷等……這裡麻石鋪巷,有雕欄紅漆的清代大屋,有羅馬柱陽台的紅磚樓閣,也有盎然力挺的騎樓,展現著中西交融的文化風情。 

  提起廣州西關“十三行”恐怕無人不曉,1686年春,廣東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較有實力的牙行經紀人,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徵繳關稅。這被普遍認為是十三行外貿組織建立的標誌,從那以後,洋行數目變動不定,最多時有26家,最少時有4家,但“十三行”約定俗成,成了這個商人團隊的固定稱謂。南華西街與十三行隔江相望,於是就成了一些客商的生活區,實力雄厚的潘、伍、盧、葉四大家族在這裡建立了各自的“大院”,當年來華經商的法國商人發回巴黎《法國雜誌》報道:“潘家每年消費值3萬法郎,一家的財產比起西歐一個國王的地產還要多。”(真不知道這些錢他們怎麼花出去的。)2001年,《華爾街日報》發行專刊,統計了上1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6個中國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鑒和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評價說:“出生於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鑒繼承父業與外商從事買賣,又進一步貸款給外商並以此獲得巨額財富。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至於潘家,誰也說不清楚他們家曾經有多少錢。這個神秘的家族乾隆年間在河南烏龍崗之西的一片河洲地開村立祠,建造極其豪華的潘氏家園“能敬堂”,定名龍溪鄉,現在南華西街中的“能敬堂”東邊到漱珠湧,北邊到珠江。當年這極盡奢華的庭院中,種植著稀有的古樹、各種各樣的花卉等等,此外,園子里還養著鹿、孔雀、鸛鳥以及鴛鴦。 

  跟著內行看門道 

  南華西街就是一條需要內行看的街道,去前起碼要有一些了解才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南華西可達性很強,也許是因為太出名,每個南華西人談起這塊區域都能頭頭是道。阿峰在街道做計算機管理員,住在南華西街的騎樓里,一家人20多平米。和多數年輕人不同,阿峰感到安逸快樂,他在南華西街娶妻生子,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 

  阿峰說:南華西街哪裡有個老鼠洞他都了如指掌。關於南華西街的遺跡和景觀,除了媒體上經常提到的那些潘家大院、白鵝潭、雙清樓、波樓、紅樓花館舊址、基督教河南堂外,還有許多在南華西住的人家不為人知,只有了解這裡的文化後才會知道其中的奧妙。比如一些屋頂的雕花和繪畫,比如一些家中陳設的家具,更能真實反映南華西曾經的顯赫。 

  其實南華西的古建築已經不多了,最為著名的潘家大院遺跡修復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但遲遲未開始。潘家祠如今成為民居,人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祠堂從外觀看已經看不出是祠堂,只能算是舊址,牆壁的水泥脫落露出青磚,縫中又長出草和青苔。難道這真是當年奢華的潘家大院的一部分?看來無論怎樣的容光都無法提防歷史的侵蝕。所以若要來看古跡,必然會失望,若來體會時光的滄桑,倒是可以看到一張張被歲月刻畫的面容。

  來源: 南方新聞網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