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黃埔古村古韵延續 原磚原瓦一塊沒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2 19:32:43  


黃埔古村胡氏宗祠門前的池塘。
  城中村改造不要一味推倒重建,海珠區黃埔村就是廣州城中村保護性修復改造的代表。青磚屋、麻石路,一磚一瓦都保留下來,延續這條港村合一、具有世界級歷史文化的古村風貌和肌理。與此同時,完成三線下地、雨污分流,綠化公園遍布,市政大升級,還開辟出多條文化旅遊線路,成為村民世代發展經濟的根基。

  昨日,海珠區有關部門在文堦馮公祠舉行新聞通報會,介紹黃埔村修繕保護工程實施一年多來的進展,預計一期工程將在年底前完工。而同步展開的二期工程,將開辟水上游線路,從古村深處沿河湧直通黃埔古港,遠期與珠江相連通,重現昔日廣州海上絲路貿易的盛況。
   
  抽疏保舊精雕細琢 9棟古建完成修復

  雲集歐美商船的世界名港、誕生眾多歷史名人的千年古村——黃埔古港遺跡和黃埔村,其早期建築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文物建築包括祠堂14處、家塾4處、宮廟1處、園林建築1處、商業遺址2處、古民居若干處。擁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注定了港村合一的黃埔村改造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子。“近二三十年來,多位歷史學者對黃埔古村的保護一直奔走呼籲”,海珠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2009年,廣州市決定對黃埔古村進行綜合改造,海珠區啟動了黃埔歷史文化古村保護整治工程,“抽疏保護”就是黃埔村改造的方向。

  經過一年多的實施,6公頃範圍的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了大半,預計在年內全部完成,這比原計劃推遲了不少。“古建築修復要求進度服從質量,寧可慢幾個月精雕細琢,絕不可馬虎”。海珠區更新辦主任黃錦榮說,包括梁氏宗祠、胡氏宗祠、姑婆屋、梁詢故居、端生家塾、左垣家塾、潮江胡公祠、子牙居、馮佐平故居等9棟古建築,目前已基本修繕完畢。海珠區文廣新局局長吳天軍介紹,整個修繕過程中,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嚴格按照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技術的“四保存”原則進行修復。

  負責監工的村中長老梁廣柏告訴記者,“村中原來的一磚一瓦都保留下來,一塊都沒少”。由於拆除了周邊個別新建築,並新建了門樓和博物館,所以要不斷從珠三角各地運來青磚和麻石。

  在端生書房,記者看到屋頂的封檐板雕刻精美,古香古色,但仔細一看會發現這塊還沒上漆的裝飾木材有顔色差異,那是技藝嫻熟的工匠在破舊的封檐板裝飾條紋上接補新木料的結果。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歷史建築原貌,施工人員並沒有放棄原來的材料重新雕刻,而是採用榫頭拼接的方式細心修補。工程是由曾負責中山紀念堂、陳家祠修繕工程的廣州市房屋開發建設公司古建築事業部承接。

  “這樣一扇板材,修復好至少需要十幾天”,正在描補金線的工匠老劉告訴記者,他們承接過全國各地許多重要文物修復工程,像黃埔村規模這麼大極為罕見。

  儘管修繕尚未完工,但已吸引了不少游人前來參觀,對比著古建築修繕前後的照片。

  記者還了解到,黃埔村保護整治的二期工程也在同步進行。將開辟水上游線路,目前已經完成了一百多米河湧段的開挖,尚餘一百餘米正在建設中。完工後可從古村深處沿河湧直通黃埔古港,遠期與珠江相連通,重現昔日廣州海上絲路貿易的盛況。 

  將請有實力專業機構 參與黃埔村旅遊開發

  “除了恢復黃埔村的歷史文化底蘊,更要提升村民幸福指數,改造完成後離不開適度的文化旅遊產業開發,讓村民世代可以持續發展經濟。”海珠區一位負責人說,廣州市和海珠區完成黃埔村的保護建設後,日後的經營管理將由全體村民主導,“原生態”展現黃埔村的風貌。黃埔經濟聯社書記梁就成是黃埔村的“話事人”,他對今後黃埔村的發展充滿信心,一定要精挑細選請一家有經驗有實力的專業機構參與黃埔村的旅遊開發。

  黃埔村中心地帶的黃埔直街,古稱“西市”,是村中自古以來的商業街,老街兩側都是保留下來的商鋪遺址。修繕工程中,重點對黃埔直街進行了修繕整飾,恢復古村商業街的原始風貌。在文化旅遊產業中,這條商業街被視作村中主要的經濟來源,定位經營黃埔村特色的商品,如馳名的艇仔粥、薑撞奶、農家菜、土特產等等。

  圍院式管理 外來車輛全部禁止入村

  原來村裡是人車混行,現在的黃埔村內很少有機動車行駛,外來車輛全部要在村口止步。琶洲街道辦事處主任黃向斌介紹,在實施改造的同時,黃埔村已經開始了嚴格的圍院式管理,禁止一切重型車通行,外來車輛全部禁止入村,要停靠在新港東路和石基村口的兩個大型停車場。

  近日記者多次到訪黃埔村,都是從村口步行進村。鄰近古港的石基村停車場停滿了遊客的車輛,而新港東路的停車場則車位較多。黃向斌表示,接下來還會視乎需要不斷增加停車位、尤其是大巴停車位,滿足遊客的需要。而在村內,作為主要旅遊配套的7座公廁已經投入使用,位置全部在游覽線路上,即使在周日都沒有出現要等候如廁的情況。

  不見一個沙井蓋 拆除每條電線杆

  “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是黃埔村的主人,古村保護整治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黃錦榮介紹,除了古建築修繕,整個項目還包括市政工程、立面整飾、景觀綠化工程、水利河道疏通等五部分。

  記者看到,整治後的黃埔村主要街巷都是麻石路,見不到一個沙井蓋。原來沙井蓋被特製的麻石井蓋代替,經過一年多的施工,村內全面完成了雨污分流、三線下地、市政供水、視頻監控工程建設,各種管線全部藏在麻石下面。“再過一個月,黃埔村就看不到電線杆,埋在地下的管線將全面啟用並拆除地面上的電線杆”,工程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城中村的居民能夠享受媲美市區樓盤的市政配套。

  令記者最為驚嘆的是,黃埔村內7個淤積多年的水塘經過水體淨化工程,全部變成了荷花池,三色荷花盛放,美不勝收。村內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綠化小景以及兩個大型公園。儘管天氣酷熱,綠樹成蔭的公園裡,村民納涼嬉戲十分悠閑。“這個公園搞得沒得彈”,帶著女兒在池塘邊賞荷花的梁先生說。(廖靖文)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