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甯林:為歌唱而生的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3 17:01:49  


  甯林,本是一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1997年間,廣東省音協組織藝術團在各地市巡迴演出,每當甯林上場演唱《再見了,大別山》時,我定會站在側幕旁細細傾聽,讓他那充滿深情的歌聲震撼著我的心靈。前不久,在中唱的一家音像專賣店裏,服務員向我隆重推出一張新碟,我突然發現這原來是甯林的原創作品專輯,回家後我急切地把老朋友的這張碟聆聽後,其中《掛念》《象我愛你一樣》《白雲的故鄉》給我留下了很特別的感覺。“從什麼時候起,這位歌唱家也成了一名作曲家啦?”

  甯林,是廣東音協會員、中國音協會員,早在1986年中國文藝界首次實行藝術職稱評定時,他就被破格評為國家二級演員。父親是位1937年的參加革命的“老八路”,他培養了甯林學會自立、獨立思考。兒時,在部隊“兒童宣傳隊”他就是小有名氣的獨唱演員了,並成功地塑造過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摺子戲《深山問苦》中的楊子榮;1970年,14歲的甯林穿上了綠軍裝,成為廣西省軍區宣傳隊的一名文藝兵,當他第一次見到鋼琴就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都要練習不少於5個小時。藝術往往是相通的,九年演出隊的經歷,使甯林廣泛地接觸了各門藝術,為日後的成就鋪墊了基石。凡是節目需要演什麼就去努力鑽研什麼,演唱、舞蹈、曲藝、話劇、歌劇,大提琴、二胡、月琴、打擊樂他樣樣都行。他歌唱的宗旨是:“用心歌唱、用情歌唱”。你從他的歌聲中能深深的感受到一種不同尋常的感染力。1983年他出版了兩盒個人演唱專輯《細雨中的小村莊》和《愛的故事》;以後又陸續出版了20多盒(張)個人演唱專輯;1986年他被聘為中央電視臺特約演員;1987年他獲國務院文化部授予的“尖子”演員稱號;觀眾親切的稱他為“為歌唱而來到世上的人”。專家們評價他:“風格深情而感人,有很好的樂感和樂曲的表現力,聲音與許多歌唱家都能合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男高音歌唱家”。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十分喜愛甯林的演唱,1986年甯林到北京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時,穀建芬的學生蘇紅演唱她的參賽歌曲時需要一個伴唱,她邀請了甯林,後來,蘇虹得了大獎,穀建芬在北京飯店舉辦“慶功宴”時說:“我們在慶賀蘇虹拿到第一名的同時,要感謝甯林,這個大獎有甯林的一半”,穀建芬還邀請甯林到她的聲樂班來學習。

  80年代初,他開始將舞臺演唱的寶貴經驗運用於聲樂教學,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有效的聲樂教學新理念。他聲樂教學理念的新思考起源於1983年意大利聲樂專家吉諾?貝基在北京的講學。甯林聽了這位專家的講學受益非淺,他認為:沙拉??布萊曼的演唱風格是當今世界聲樂演唱藝術的代表,沙拉並沒有將任何一種風格排斥在外,而是通過音樂藝術來體現人世間的各種喜怒哀樂。星海音樂學院多次聘請甯林為聲樂客座教授,他也常被梅州嘉應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範大學音樂系、廣西民族學院等藝術院校邀請去上聲樂大課。被看作玄妙的發聲理念,在甯林富有哲學而又形象的解讀後,變的通俗易懂了,學生的音域在很短的時間內從高至低的拓寬了許多,他們都說:“上了甯老師的課越來越喜愛唱歌了,總盼望著下一堂課快到來”。 一個正確的發聲法必須是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有一位患了20多年喉疾的女孩很喜愛唱歌,甯林給他上了兩個月的課,那頑固的咽喉疾病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甯老師不僅教會了她歌唱的方法,並用科學的發聲法治好了她多年的喉疾。

  為了充分拓展自己的藝術道路,1983年甯林開始從事歌曲創作。他與著名詞作家黃淑子合作,創作了歌曲《小小碗豆花》獲得成功,從此,他便利用業餘時間向團裏的作曲家學習。寫作雖然很苦、很累、很難,他卻一直不放棄,時常是自己給自己叫勁。從“喜愛”——“熱愛”——“執著地追求”,冥冥之中受著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要求自己在創作中去灌注一種向上向善的境界;灌注一種對人關愛與真誠的品質,就算是寫愛情的主題,表現的“愛”也是一種“博愛”、“大愛”和“給予愛”。為了能夠進入到更高境界的層次中,他經常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審視”和“否定”,因為,藝術必須是一種十分投入的、不存有任何私欲的行為。他要求自己的作品,第一,必須是要有“人性化”;第二,才考慮到“藝術化”。他說:“歌曲是寫給人聽的,必須用心來寫,你首先是自己在被感動著,由衷地被激發出了一股強烈的愛,寫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能打動別人。創作,實際上是每個作曲家審美觀的體現,每一樂句開始的動機一定要好,再加上你的審美和作品的整體結構能與人們產生共鳴,就能寫出好的作品”。這些年,他寫了近200首風格各異的聲樂作品,其中有美聲的、有民族的和通俗的;有隊列歌曲和校園歌曲;有獨唱、重唱、對唱與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的作品,部分作品已錄製成CD唱片或拍製成音樂電視。

  一個偶然的機會,甯林通過許樂認識了雨林的音樂總監陳健先生,他在聽了甯林的作品後激動地說:“你真的是有一批好作品,我感到你的歌都是用心寫出來的,我們願出資為你出張CD專輯。”沒想到《雨林製作》新專輯在國內上市獲得了很大成功,在香港問世的第一天就銷出了60多張,其中有一首《白雲的故鄉》已被美國的一個發燒唱片公司選進了他的首張“東南亞優秀監製人作品”中。這給他今後的音樂創作以極大的鼓舞。甯林經常奔波於各地,他的創作往往是利用途中點滴時間來進行,有時半夜突然想到一句,爬起來一寫就是天亮。

  在藝術上他的成就不同凡響,在人生道路上他走的卻十分艱難。1979年,中越反擊戰結束時他已當了九年的兵,全軍上下都知道有一個叫作“兵王”的老兵。當團政委問他:“你是決定留在部隊,還是繼續搞你的文藝?”甯林回答道:“我是為歌唱而生的”。他毅然選擇了“文藝”,離開了部隊。以後到了桂林歌舞團和廣州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再以後,他跳出了國家單位,融入了廣東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一大批音樂文化自由人的行列中,硬是憑著個人的實力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在人生旅途中的一系列選擇上,最終他都服從了藝術的需要,為了成就藝術,他什麼都可以捨棄。多年來,甯林在名利問題上一直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1987年,當他演出到了山東參觀了孔府,孔府臥室裏的座右銘:“得意之淡然;失意之泰然”給了他很大的啟迪,使他更堅定了事業心,樹立起“但求勤耕耘,不去問收穫”的思想。他的座右銘是:“做好一個普通的人,爭取做出不普通的事,決不虛度此生。” 從事藝術的人特別需要淡薄名利、耐得住寂寞,無論是到山區義演,還是到海島邊防為戰士演出,都會使甯林與普通人的感情更加親近,也使得他的心靈得到了很高昇華,艱苦的工作反而成就了一股“韌性”,使甯林在藝術的道路上頑強地走下去。回望過去,甯林慶倖自己能夠堅韌、執著地去追求理想,以至沒有使他的藝術生涯發生斷橫,這其中有多少金錢和名譽的誘惑;又有多少艱辛和寂寞的考驗。

  1998年,甯林組織了一次中國文化藝術界名人群體的大型音樂活動——《桂林山水情》(VCD),錄製了12首原創歌曲,同時拍攝成大型音樂電視——《桂林山水情》,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行VCD光碟,而他正是該碟從詞、曲、演唱、錄製、拍攝到壓碟的全過程的總策劃和藝術總監。2001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甯林演唱的CD專輯《媽媽(親情篇)——中國最具抒情魅力的男高音歌唱家甯林專輯精選》。 甯林計劃在2005年出版一碟與《雨林製作》不同風格的個人作品專輯;計劃出版聲樂教育論著《歌唱發聲的新思考》。如今,他從事歌唱藝術有30多年,從事聲樂教學和歌曲創作也有20多年,是音樂領域中的三棲人物,朝著這個三個方向發展,今後路子肯定會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寬廣。我作為當年同是軍宣傳隊出生的文藝兵,對甯林的為人和取得的藝術成就深表敬意!也熱切企盼著他的演唱系列專輯和作品新專輯早日問世!(作者:張嵐)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