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汕頭怪才國畫登上台灣郵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15:12:25  


吳德水先生在筆會上揮毫
  中評社廣州訊 汕頭特區晚報報道,年過七旬的他在汕頭文化藝術界聲名遠播,能歌善舞,精於書畫,還是一位雕塑能手,藝術品收藏家,曾被人稱之為“怪才”。回顧這幾十載的藝術人生,吳德水卻說,“在藝術學習的道路上,我還是一名小學生。” 

  一次偷書,與藝術結緣 

  62年前,汕頭開張了第一家書店。11歲的吳德水是個畫畫迷,書本上的空白處都畫滿了他的“傑作”。當時他在書店里看中一套《水滸傳》連環畫,可家里窮得叮當響買不起,他便動起“偷書”的念頭。有一天,他趁一位看管大伯離開的空檔,趕緊把書塞進衣服底下,抱著書包準備開溜,猛地,一只大手從背後將他擒住。他嚇得直冒冷汗,趕緊向大伯求饒。那位大伯得知年少的吳德水痴迷畫畫後,不但沒有追究,還將那套連環畫塞進吳德水的書包,拍拍他的肩膀說:希望以後你成為一個藝術家。正是這句話,從此鞭策著吳德水在藝術道路上不斷進取、努力。 

  一次選拔,文工團擔綱 

  “其實藝術家是苦行僧,藝術造詣需要天賦,更需要勤奮學習。”吳德水用自己的人生閱歷語重心長地總結了這句話。1958年,國家41軍文工團在汕頭專區組織第一個地委級文工團,當時吳德水不僅愛畫畫,還喜歡唱歌跳舞,便有幸被挑中,後還被派送去國家總政文工團、廣州音樂學院、廣東省歌舞團、廣東舞蹈學校進修,“在廣州進修時,每到星期六日,我就跑到附近美術學院旁聽嶺南著名畫家黎雄才講課,”吳德水回憶說,正是這樣如饑似渴地學習,他一路從演員、編導、歌舞隊長向前奔跑。 

  後來他被汕頭總工會組織的汕頭工人歌舞團聘為歌舞編導,多次在舞蹈《南海衛士》、《民兵英雄陳殿雄》、小舞劇《甕中捉鱉》等節目中任總編導。那時吳德水創作產量十分驚人,據他介紹,那時幾乎每天晚上挑燈作戰到天亮,共創作了100多個節目。其中不少節目都獲得各種獎項,像1965年創作的抗美援朝舞蹈“削樁歌”參加當年省職工文藝匯演比賽,不僅獲一等獎,還成為了學習樣板,16支參賽隊伍均要求學習這支舞蹈。同時吳德水還對潮汕英歌舞、布馬舞、鯉魚舞、錢鼓舞等民間舞蹈頗有研究。他還是1970年風靡城芭蕾舞劇《白毛女》的藝術指導兼管弦樂隊指揮。吳德水還是一位雕塑能手,龍湖區連續幾年組織的大型廣場雕塑,不少便出自他手。 

  一次授徒,教洋人學畫 

  直到現在,吳德水還保持著年輕時的幹勁,晚上回家堅持畫畫、創作音樂、小品等至深夜兩三點,早上七點起床是習以為常的事。近十年來,他先後成為中國書畫研究院藝委會委員、國際潮汕畫畫總會汕頭會長,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2009年他參加首屆和文化書畫展獲金獎的國畫作品,在去年和國內另外三幅作品,登上了台灣“十全十美”系列郵票。 

  多年來,他因工作繁忙從不教人學畫,但卻破例教授一位專程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幾年前,一位40來歲的德國女士隨她丈夫來潮汕地區工作。2009年,她跑到吳德水的工作室,用拗口的普通話向他表達了想學中國畫的願望。吳德水認為這是文化交流,便破例認真傳授她中國畫的技法。學畫一年多後,這名女士還將在中國學習創作的40多幅國畫,帶回家鄉舉辦畫展,在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