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風雨龍台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9 16:33:17  


水墨東江。
  好久了,真想乘一葉輕舟,冒著綿綿細雨,沿曲曲彎彎的東江順流而下,閱盡一江春色,品透人生滋味。東江入典、入籍的勝景不少,大都在江水滋潤裏長成。遙遠歲月的古棧道、古驛亭裏,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風韻軼聞。

  站在東江邊著名的龍台庵的山門前,心靈的犄角會鮮豔起來。龍台庵,坐落在東江邊的一座巍峨大山的半山腰,上端是一抹峭壁般的赭色山崖,庵前是一方寬闊石台。左右兩方有小水塘。再走幾十步,便是浩浩蕩蕩、悠然而去的東江河了。庵院咋看很小,其實,裏面是個天然的石洞,在峭壁間凹進去,把神奇險峻都斂藏起來了。天然的蒼穹形拱頂,裏面可擺十余張桌子。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人,在洞裏架了柱梁,砌了牆,設了庵房,收留了幾個淑女當尼姑,從此有了龍台庵。因了庵門面對西南,背後是大山的緣故,龍台庵冬暖夏涼,一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熱熱鬧鬧,很少有落寞的時候。

  龍台山頂,有一方天然石碑。沿駱駝形狀的山脊攀援而上,逶迤的山徑像貼著天際。東江兩岸的山林,樹木茂盛,花草興旺,許多是一片片、一叢叢自然生長。龍臺山的樹木,卻是一棵一棵地栽起來的。山間有松樹、榆樹和南國常見的柏樹,樹根四周有陷坑,留下人工栽種的痕跡。龍台庵門前的水塘邊,幾株梅樹,古樸,但不碩大,婆娑如張開的雨傘。一條小溪在山巔之上流下,曲折迂回,爾後進入小池塘。池塘裏的水清澈晶瑩,遊人累了乏了渴了,可掬水而飲。有人說,龍臺山流的不是酒公石出的酒呢,捧一把喝下去,卻有醉了的感覺。莫不是山巔上的樹有奧妙,人們在一棵棵栽樹的同時,將辛勤與祝福也栽下了?

  閒步龍台,真使人有山林映歲月,古庵藏風雲的感慨。人生,有時是醉,一壺濃酒;醒,幾支梅花。到了龍台,舉目眺望,東江上游的重鎮--老隆城的景色,歷歷在目。店鋪、行人,如或停或遊的魚群。南邊,千古佗城綽約在綠蔭裏,古樓舊院,似嗔還羞地半遮面,看得人醉意更濃。河對岸,人煙稠密的澗洞村牧耕盎然,炊煙嫋嫋,著名的東江礁石群--龍爪石,在擊浪逆水,騰起串串水浪,令人恍惚間感受到大自然中,水與石的抗衡。砥柱中流,原非空穴來風。

  歷史上的龍台庵,與東江人的歲月生死與共,恩愛無間。宋朝的蘇東坡來龍川縣時,曾經受到東江人的深情愛戴,傳說他走入佗城境內,百姓們三裏一隊,五裏一群,給他獻酒。受盡君臣白眼的大詩人,深深地被東江父老不媚俗,不討寵,而盛情款待他這位謫臣的行為感動了。蘇東坡盡情遊覽了這方山水之後,寫下了留傳千古的龍川八景詩,其中有一句就是:足踏龍台閑眺望。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茅盾、柳亞子、胡風等人,曾從香港經龍川老隆至桂林。柳亞子先生在東江上游龍台邊的山城逗留期間,留下一詩曰:十日流連醉夢間,君家情話最纏綿,授餐適館尋常事,難得樽前一破顏。

  難得樽前一破顏。人們縱情山水間,又何嘗不是如此。龍台庵曾經是殘壁生滿苔蘚,路階濕濕漉漉佈滿了落葉。所謂勝景奇觀,不僅僅是欣賞而已,情理之中,是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家園吧!龍台庵附近的人們,也許還有那些所謂厭惡紅塵的尼姑們,一棵棵地往光禿禿的赭土上種樹,體現的是一種同樣的精神。一棵樹的成長要經歷許多風雨,在風雨中茁壯茂盛。一個人,一個民族,盛衰同此理呵!

  把酒東江問經年,又見龍台月兒圓。斜風細雨的月夜來龍台庵賞月,月在雨簾裏,庵在山水之間。那番感受與滋味,絕不是悲壯或淒冷。流連于眼前的龍台煙雨,接受雨水的洗滌,的的篤篤聲裏慢慢去掉世俗的塵埃。雨絲裏的月亮朦朦朧朧,四周有幾分渾黃。那位尋問明月幾時有的古人,見過細雨紛飛的夜月麼?龍台庵前,雨中見月的景色倒是常常出現。是月亮與細雨對龍台庵情有獨鐘呢,還是虔誠的尼姑們,將經卷念成了滿天淚滴?歷史上,東江上游交通落後,經濟拮据,人心思變。是天地日月,發出呼喚吧?

  我們曾經瘦弱過,瘦弱得連又矮又小的鄰邦也敢欺淩我們。東江上游地區,在歷史上的幾次外強入侵中,曾以山重水複、路崎霜濃,使入侵者望而卻步,讓鄉親們將一批又一批“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英豪們保護起來,又送上前線。龍台庵是個有靈性的庵堂,悠閒的外觀,掩護著熱愛大好河山的人們。不忌諱風雨,常見人冒著紛紛細雨,行走在濕漉泥濘的登山路上。這跟東江人能冒雨耕作,能冒雨收穫是一致的。什麼地種什麼苗,什麼水養什麼人。東江人在艱難中,鍛煉出一種震撼人的美德。天命地命,最好的命是敢於挑戰!漫天風雨又如何?

  龍台庵自古以來香火不怎麼盛。生命是實在的,這一片美景也是實在的,何必去想什麼虛無飄渺的事呢?忙裏偷閒,且來龍台庵悠閒一回。就讓這細雨浸月,江濤洗塵吧。花雨落台前,精神俱現;履痕留古庵,於無聲處見風采呢!龍台庵前水塘邊,幾枝梅花,開得好燦爛呵!(作者:劉浩華)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