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思聰“歸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7 17:08:34  



  1984年10月,中央音樂學院向公安部、文化部提交了三份報告:《關於對我院原院長馬思聰先生落實政策問題的請示報告》、《對馬思聰“叛國投敵”案的平反結論意見》和《關於給馬思聰先生徹底平反的決定》。當年11月,當年的學生會主席,時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吳祖強,到美國拜訪老院長。這是馬思聰在離開祖國18年後見到的,第一位以官方身份前來拜訪的大陸來人。

  馬思聰與徐遲是結識於上世紀40年代的好朋友。40年後,徐遲應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IWP)的邀請至美國旅行。為見到馬思聰,徐遲專程訪問賓夕法尼亞州的費拉台爾菲亞城。對這次異國重逢,徐遲日後寫道:

  1984年11月,當我在美國費城和他會晤之時,他給我最初印象最令我驚奇。雖然他還和過去一樣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並相當樂觀,還在勤奮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卻有所不同。我沒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點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從他的聲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時流露著一點點不易覺察的細微悽愴,卻未能體會他心靈深處,埋藏著巨大的痛苦。

  這一年的12月31日,公安部作出《關於對於中央音樂學院黨委為馬思聰“叛國投遞”案平反意見的決定》;1985年2月6日,文化部發出《關於給馬思聰平反的通知》。2月12日,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書記等一起署名,向身在美國的馬思聰先生發出公函。農曆臘月二十九,馬思聰收到“對馬思聰冤案徹底平反的通知”,全家人悲喜交加,燃放煙花以示慶賀。馬思聰記下日記:春天逐漸又回來了,祖國也逐漸走近了。年初二,馬思聰會見平反後第一個前來採訪他的中國大陸記者,他萬分感慨地說:蘇武牧羊19年啊!

  ●噩耗傳來,天塌地崩

  1985年是中央音樂學院建校35周年紀念日,馬思聰寫下“禮能節眾,樂能和眾”的題詞,送遞北京。他沒有回來。第二年1月,北京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委員會正式向馬思聰發出邀請函。他沒有回來。馬思聰收到了對他有過粗暴行為的當年學生寫來的懺悔信件;馬思聰還收到了紅領巾班給馬爺爺的信件,彙報“當我聽到中國少先隊隊歌的時候”的感想。他沒有回來。

  在費城家居的客廳,馬思聰和夫人王慕理共同聆聽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即《命運交響樂》,馬思聰失聲痛哭,王慕理問話,馬思聰回答:這個世界……

  身在美國的馬思聰深居簡出。兩房一廳的家居,牆上掛著齊白石、張大千的字畫,陽臺上擺著的花草盆景,使用的臺布、沙發巾、床單和被面,都是從唐人街買回來的中國貨。沒有大型樂隊的伴奏,馬思聰的生活裏,只有潛心於音樂創作,他的心靈方能忘卻窗外一切,使靈魂暫獲平靜。時有閒暇,他春夏推草,秋天掃葉,冬天除雪。

  80年代初,馬思聰將維吾爾情詩《熱碧亞——賽丁》改編為歌劇,起名為《冰山下的戀歌》。故事跌宕,情節感人,馬思聰自己感到滿意。

  幾乎同時,馬思聰的芭蕾舞劇《晚霞》完稿。舞劇的源起,是他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讀到了《晚霞》。故事說,一男阿端不慎落水,不知生死,被人導去,水中別有天地。有年十四五的女郎,名曰晚霞,“振袖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襪履間,皆出五色花朵,隨風颺下,飄泊滿庭”。阿端與女郎“會于蓮畝”。後女被“龍窩君”喚至宮內,教習歌舞,數月不返。女逃出,與阿端生一子。又有王姓豪門欲奪晚霞,女自曝是女鬼,且以“龜溺毀容”,不從“而去”。也許是,在《晚霞》裏,身在異國的馬思聰再次被故國文化的生動故事感動,也許更可以說是其精妙內涵的鋒芒指向,與自己現實遭遇的默然契合,使得他欣然命筆,編曲編舞。

  馬思聰《晚霞》完稿,交人帶回國內,希望能在北京演出;他寫信說:“《晚霞》頗有雅俗共賞的好處”。只是,馬思聰認為的,“如果安排好的話”,應當出現的“適當時刻”,一直沒有“出現”。

  1987年3月,馬思聰感冒住院,轉為肺炎並引發心臟病。5月20日,手術失敗,在美國費城賓州醫院冰冷的手術床上,中國一代音樂鉅子馬思聰,與世長辭。終年76歲。

  魯大錚這樣復述馬氏後人對當時的描繪:病發初期,馬思聰本人及家人,都認為並不嚴重,決定開刀,醫生們也認為,手術會得到成功。所以,馬思聰本人完全沒有想到要“留遺言”,家人也完全沒有絲毫思想上的準備。噩耗傳來,天塌地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