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講古鬼才”陳一峰駕鶴西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2 17:21:01  


陳一峰在“講古”。
  在珠三角地區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不會對“講古”沒有印象,不會不知道這是廣東的民間藝術,是粵語說書。但年輕人中,真正聽過“講古”的可能幷不多。而對喜愛聽“講古”的人來講,生活在江門是幸福的,因爲那裏有一位“講古鬼才”,他就是陳一峰。

  1月7日下午,81歲的陳一峰駕鶴西去。逝者已遠,但他身穿長袍口若懸河“講古”的風采却留在了聽衆的心中。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羅學光說,作爲民間文藝的杰出傳人,陳一峰的去世是廣東民間文藝界的巨大損失。這幾年,廣東民間文藝家協會爲挽救廣東珍貴的文化遺産做了一些工作,但還遠遠不够,陳一峰老先生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精神,值得所有民間文藝家學習。

  陳一峰一生當過小學校長、文化館館長、劇團創作部部長,但他最摯愛的職業却是“講古”。在江門,他是家喻戶曉的“名人”,被大家尊稱爲“江門八怪”“江門講古第一人”。在他近50年的“講古”生涯中,有著怎樣的坎坷和妙趣?他因“講古”而使小流氓不敢妄動的故事是真的嗎?爲此,本報專訪了陳一峰唯一弟子、江門市民協主席陳波,請他爲我們講述這位“講古佬”的講古人生。  
  
  ●講一晚够買兩碗糖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半夜的時候,如果有兩個騎單車的人在珠三角的鄉間小路上借著月色趕路,那一定是陳一峰和陳波叔侄倆。

  1927年,陳一峰出生在江門外海,從小就表現出超常的語言天賦,上學時同學都愛聽他講故事。1957年,陳一峰被錯劃爲右派,爲了生存,他在自己的家鄉外海擺下了“講古”台,從此開始了與“講古”近50年的不了情。

  白天,他被抓去“游街”,不能參加勞動,也就沒有工分;但一家大小就他一個“正勞動力”,爲了養活一家九口,他只能晚上偷偷地去“講古”。每次外出講古都是陳波騎著單車載他。

  陳波回憶,農閑時,他們叔侄倆常騎自行車去南海、九江、鶴山等地“講古”。白天沒時間,即使有,當時的公社也不允許搞副業,所以他們常常是晚上出去晚上回來。兩個人騎一輛車,陳一峰坐在後面,有時候踩一晚上才能到達目的地,而辛辛苦苦講一個晚上也就4毛錢,剛够買兩碗糖水。
  
  ●小流氓也崇拜講古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視還沒有普及,有收音機的人也寥寥無幾,人們沒有什麽文化生活,因此聽《水滸》、《三國》就成了人們最喜愛的娛樂活動,而講這些故事的“講古佬”也就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明星”。

  陳一峰有很多崇拜者,用時髦的話說,就是“古迷”。當年聽一場陳一峰的“講古”,就成了老百姓最大的享受。

  有一年大年三十,陳一峰連續講完兩場後準備回家過年,但聽衆入迷了不准他們走,加錢要他們再講一場。陳一峰叔侄倆都急著回家過年,不願講,但不講又走不了,最後等講完加場,他們倆只能在路上過年了。

  又有一次,陳一峰叔侄倆半夜講古回來,路上碰到了3個小流氓攔路搶劫。陳一峰就說:“我們是講古佬,你們要聽‘講古’可以,要錢那就是白費力氣了。”領頭的小流氓一聽說是“講古”的,就猜到他是陳一峰,因爲只有陳一峰才會這麽晚趕路。小流氓沒有搶他們,放他們走了。

  陳波回憶起這個故事的時候語氣顯得非常自豪。他說:“陳一峰有個外號叫‘一哥’,在江門一帶,上到政府官員,下到街頭小販,沒人不知道講古的‘一哥’。”
  
  ●夫妻相助走過了逆境
  
  陳一峰家裏是貧下中農,生活拮据,但有個富戶人家的女兒却愛上了他。這個不顧家裏反對硬要嫁給陳一峰的富家小姐就是陪伴他風風雨雨幾十年的夫人陳筱萍。“陳一峰和陳筱萍是一個鄉的,從小就認識,但他們能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陳筱萍被陳一峰的才華吸引了。”陳波說,陳一峰夫婦是青梅竹馬,“他們爲了能在一起,曾經一起跑到外地去上學。”

  陳一峰是個急性子,陳筱萍是個慢性子,而且陳筱萍比陳一峰還大一歲。可就是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却在一起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陳筱萍身體不太好,陳一峰就經常下厨房爲她做些好吃的。他們有7個子女,但夫妻倆相互支撑著,走過了所有的逆境。晚年時,他們常常手拉著手一起上街散步,成了江門街頭的一道風景。
  
  ●後繼無人曾憂心忡忡
  
  陳一峰的7個子女中,沒有一個願意跟他學“講古”的。他想把自己的技藝傳下去,發揚“講古”這門民間藝術,但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人,即使在他生病住院的時候,他還在想儘快帶幾個徒弟出來,但一直未能如願。而爲了讓喜歡聽“講古”的人多聽幾次,80高齡的他常常帶病在公園裏“講古”。

  據陳波回憶,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也有一個“講古”的人想拜陳一峰爲師,但學了沒多久就做生意去了。這個未入門的弟子曾經爲了跟陳一峰學“講古”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陳二峰”。

  作爲陳一峰唯一的入門弟子,陳波也爲講古藝術的失傳憂心,“他的子女都不願意跟他學,一是做這個沒錢賺,二是平時聽他爸爸講故事聽多了,所以都厭煩了。你要知道,陳一峰口才好,平時跟子女談話也像講故事一樣。”

  陳一峰一直爲“講古”後繼無人憂心忡忡。幾年前,他曾寫報告給相關部門,希望采取措施支持“講古”事業,但沒有回音。陳波談起這件事覺得很遺憾:“有些部門肯花大價錢請明星來開演唱會,但就是不願意出錢扶持‘講古’事業,理由是開演唱會可以賣門票賺錢,而‘講古’沒什麽錢可賺。”

  曾經有人邀請陳一峰去國外“講古”,但陳一峰拒絕了。雖然他知道海外很多愛聽“講古”的人也是從江門、從珠三角走出去的,還有很多就是聽他“講古”長大的人,可他太愛自己的家鄉了,不想離開。後來,他製作了一些自己“講古”的錄音帶送給國外的朋友,就在他去世的前兩天,還有一位美國華僑專門回鄉找陳一峰“講古”的錄音帶,但沒能見到他的家人,最後是陳波找了幾盒送給他。 
  
  ■陳一峰的“講古”絕招——懂武功•通方言•擅詩詞  
  
  爲了提高自己的講古技藝,陳一峰曾經苦練了兩年武功。陳波記得他這麽說過:不懂武功就講不好古,因爲不懂武功,趙子龍、張飛怎麽與敵人打鬥,你就講不精彩。

  講了近50年的“古”,陳一峰在珠三角有了一大批忠實聽衆。陳波說,陳一峰“講古”這麽受歡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很高的古文造詣。他一生愛好古文,寫古詩、楹聯都是手到擒來,稍加思索就能賦詩一首。

  懂古詩也和會武功一樣,是“講古人”必修的基本功。陳一峰記憶力好,頭腦靈活,再加上不懈鑽研,所以“講古”時常因運用古詩出神入化而得到聽衆的贊賞。陳一峰出版過自己的詩集《一峰詩詞集》,也出版過其他的文學作品集,如《熠熠文星》(三卷)、《鐵臂挽狂瀾》(戲劇集)等。

  陳一峰“講古”還有個絕招,就是他精通珠三角地區的所有方言,善用各地方言,增加“講古”趣味。如到南海,他就用南海話講《三國》,到珠海就用珠海話講《三國》,到潮州又用潮州話講,所以每到一處,總能給當地老百姓帶來聽故事的快樂。有一次在某個小鎮“講古”,當地聽衆點名要聽陳一峰講《雷鋒的故事》。那個年代雷鋒比誰都出名,他的故事幾乎人人都會講,但聽衆要聽陳一峰講,因爲他能用方言把雷鋒這個人物講活,就好像雷鋒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一樣。所以後來,政府機關每次開大會,都把陳一峰叫去講《雷鋒的故事》。(來源:南方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