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客家人的喪葬習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7 13:09:48  


  喪葬習俗禮儀沿解放前為古制,現在仍有些村姓仍沿舊制,它有一套傳統習俗,禮節繁鎖。但大體有如下幾個環節。老人剛過世;治喪;還山;做七除靈;百日;周年;攔社;分年;做風水祭祖等。

  過歲:人在病危彌留時,其子孫要守護在床前待其斷氣。舊時老人過逝時,要祖上有血緣關係的裔孫,才能在廳廈里斷氣。而女人是外人,故不能在廳廈里斷氣。所以男去世曰“正寢”,女人去世曰“內寢”。現在男人、女人都在間房里斷氣後才抬出廳堂。人在臨死時,要拆掉其眠床上的“天仙架”和“蚊帳”:據說人死後,其靈魂要歸西方,如果死時不拆“天仙架”、“蚊帳”,對死者不利。拆下死者的四塊眠床板,拿到廳廈里(上廳)搭一個鋪位,放遺體。但有規定:在廳廈男人放在左邊,女人放在右邊。

  人死時,子孫等親人要跪在其床前為其“過世”。人死後,要為死者洗澡。由做媳婦的或妻子、女兒去河里或井里買水。舊時買水的人要哭著去,回來的時候不能哭。否則對孝家不利。買水前要往河里或井里丟若干個錢幣,向河唇伯公或井水伯公買水。買水時,反手用碗一次舀水,多少都不能再舀第二次。水買回後給死者象徵性的洗身,只在死者從頭到腳抹下去。洗澡這項工作由其子孫和請一些人幫忙。洗澡完畢,穿上壽衣、壽鞋、壽帽。抬到廳堂上預先擺好的鋪位上放好。抬遺體出廳堂時,孝堂先掛好孝簾。如果死的當日的日子(即不是重喪日)就可以同時響鑼開孝。響鑼後就可以在治喪內的早晚響鑼開孝。如果死的日子不好(即重喪日)就要等交好日子時才可響鑼開孝,這時響鑼前要先碎火鉢,才對主家有利。“火鉢”是把燒紅的火碳裝在一泥鉢里,向天褥告:“紅紅旺旺,越燒越旺”這類的好話,當天碎破。放遺體有規定:“男左女右”。即男人放在正堂的左邊,女人放在正堂的右邊。死者頭上方放一盞燈,叫“頭燈火”。據說陰間地府黑暗“頭燈火”照亮死者行路。遺體放好後,主家便可隨時燒化預先準備好的“路票”紙錢等。然後擇吉時安靈入殮等治喪儀式。

  遺體停放好後,孝主有幾件到事同時進行的:①理事禮生 ②買棺木 ③揀治喪日課 ④如果是婦女去逝,要馬上派人通知死者的娘家(俗稱“報生”)。

  請理事、禮生,舊時,孝主要到本房或本族內有身份、有治喪經驗的人家中哭著地跪請求他來料理喪事。當理事人來到孝堂時,孝主按自身的能力把錢交給理事人,由他們去操辦喪事。孝子孝孫們則在靈堂守孝。理事人會根據治喪日課安排好治喪事宜。首先,擬好做佛事、桌席、工作人員的通盤計劃。做佛事是請和尚還是齋姑;桌席根據治喪工作人員、親戚人數和場面來估算人數。

  治喪工作人員一般分為:理事、招待(男女若干人)、禮生、執事、采買、保管、接、掛橫彩、司香、扶孝子、廚師、幫廚、煲開水、電工、送葬(其中:路炮兼撒路紙1人、頭鑼2人)、燈籠2人、彩旗2人、銘旌1人、鑼鼓(若干人)、抬柩(若干人)。治喪工作要有機結合,分工合作。

  禮生是懂禮儀全過程的人。他會根據日課寫好“訃告”,布置好靈堂,做銘旌,寫孝單,根據死者身份為人擬寫好喪聯和根據死者生平寫好“哀章”、“奠章”。

  行祭時,禮生要唱念禮儀。如果是男人死,禮生由本姓族負責,如果是女人死,因為“請謚”、“成服”、“孝子禮”要由外氏負責,所以外氏(妹家)來奔喪時,要請其姓里有聲望的男人一起來,其中要有禮生,

  買棺材。遺體停放好後,因為舊時鬆口地區都是停柩做佛事後移柩還山土葬的。為防遺體腐爛,日課師都會揀在死後一對時(24小時內)進行入棺小殮、大殮,所以要盡快準備棺木,舊時,有的人生前已準備了棺木。不管是新買的還是預先準備的棺木都要用“桐油石灰”在棺木內把縫隙油好,以防“腐汁”滲漏。小殮時孝子、孝孫等五服親人到齊“祭腳底”。後安靈、小殮時把遺體用“扛巾布”抬進棺木里,按男左女右放在上堂。棺蓋用兩塊柒片架著,親人從外面還可見遺容。大殮時,孝子全家及五服內親人作最後向遺容告別。用手醮黃酒在死者口中抹一下,表示最後一次的侍奉,然後響鑼加棺蓋釘上四枚大鐵釘(如果日子不好,便不能響鑼,叫“偷殮”)。遺體入殮後棺材就稱為“靈柩”。

  揀日課。日課師會根據死者的死日好壞(即死日是否重喪日)揀好能否響鑼或何時響鑼,安靈、小殮、大殮、起壇做佛事、出柩、還山等。時日和大、小殮、出殯時那些屬肖的生人是不能看或不能近前。

  報生。如果死者是婦女。遺體停放好後馬上派人到其娘家“報生”(其實是“報喪”)娘家便組織人員前來“探青”,娘家探青的人要在入殮前到來看遺容。據說是娘家人前來驗證是否正常死亡,有無虐待迫害致死的情況。舊時有“男死怕屋下,女死怕妹家”的說法。如果其姑婆受虐待非正常死亡,妹家會鬧靈堂下不了台,舊時如果妹家未來探青,不能入殮。娘家探青時,要請其族內會哭嘆的女人,將到孝堂門前時一路哭著進門,這時孝主全家要在大門外跪著哭著迎接。女人先行,男人在後。女人哭著直入孝堂,孝子孝孫等要等男外氏來扶他們才能起身,舊時,如果有不孝子孫、外氏有意不去扶他們,讓他們久跪在地。舊禮教森嚴,不敢不從。在正常的情況下,接外氏的場面是非常悲痛感人的,旁人都會陪著流淚。探青的外氏要回去,不在那里留宿。回去便準備奔喪事宜。

  遺體大殮以後,請人做好“靈屋”,銘旌。鬆口地區死者的銘旌,用木框作架,紅紙黑字,男人死後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謚)△△幾十幾壽,△△(名字)某(姓)府君之靈柩。”如果是女人則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庶婦”(謚)△△幾十幾壽某(姓)母某(女姓)孺人之靈柩 ”。字數要合生老(即合一、二或六七數位“謚”字在側不算數字)其中的“之”字是供合“生、老”之用,可有可無。現在推行火化,沒有靈柩,可直接寫“靈旌”。銘旌上端,把紙扎師做好“銘旌頭”固定好。如果是男人死,銘旌放在“靈屋”的左邊,女人死便放在右邊。靈屋放在“八仙桌”上面,中間放好靈位(目汁牌)供安靈之用。舊時出殯送葬時,銘旌是專請叔公頭(女人妹家頭)擎上山去,現在只擎出大門,另請別人擎上山。

  如果有佛事做,佛事起壇前二、三天要把“訃帖”送給各親戚,送訃帖的人不要把訃帖送進其屋內,也不要手對手交接,只能放在大門外,男死則在大門左邊,女人死便放在右邊。親戚出門看後把訃帖當天化掉,問明一些情況,用蛋煮米粉謝酬,現在給一個紅包給送帖之人。收到訃帖後親戚們便準備好祭品,做好橫彩,請一人擔在起壇該日前去奔喪。女人死時,妹家奔喪人數一般有十多個人,有該姓的妹家頭有懂禮儀的禮生執事。接妹家時,孝家子孫等要到大門外響鑼跪接(形式與探青時一樣),其餘親戚來奔喪時孝子不必到門外接。可在靈屋前跪接,親戚行香後才扶起他們。舊時,男人在靈前行香,女人哭著直入靈柩前哭靈。孝媳、孝女等在靈柩陪哭。內宗婦女在旁攙扶勸慰場面十分傷感。

  起壇做佛事。鬆口地區做佛事俗稱“做齋”。人死後請和尚或齋姑超度亡靈(有的有錢人還在世時就先做齋,叫做生齋)做佛事,有請和尚的,也有請齋姑的,也有請和尚、齋姑一起做的。一般人家做“半夜光”:也有較有寬裕人家做“一日一夜”。舊時,鬆口曾有人做過“七日七夜”的佛事。做佛事時,和尚或齋姑要先當朝“起壇”。做“半夜光”是在當天下午選吉時起壇至凌晨4時左右,“一日一夜”則要在當天早上起壇至明天凌晨4時左右,起壇後才吃早餐。起壇是把神佛請到孝堂才開始做佛事超度亡魂。如果不是在家中過世的人,起壇前要先在三叉路口招魂入屋,半夜光的佛事,包括:起壇、下關、奠飯、三辰苦、二簡懺、開光、過十王大勘,打關燈(女人則打蓮池、拜血盆)。拜彌陀、拜鴻福、懺井、送神。

  “一日一夜”的佛事,包括上述的外,還有佛子過橋、七星懺、鯉魚穿花等。

  佛曲的內容是勸人從善,勿作惡,要孝順,勿忤逆。如下面是“下關”中招魂沐浴一段:

  亡魂亡魂,眾魂眾魂,生莫嘆死莫愁,且從生死問因由。六十花甲從頭算,那有幾個白了頭,也有一十、二十者死,也有三十、四十者亡,也有胎中失漏,也有周歲離娘。堯帝舜帝漢武帝,那個帝王有百歲。孔子孟於與曾子,那個聖賢能不死。高宗大宗唐大宗,到頭總是一場空。秦王漢王及霸王,終歸也到奈河江。孔子造書萬千卷,未曾造有長生不死書。盧醫仙師妙藥多,自己病死無奈何。青山綠水依然在,眼前不見舊時人。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花也有開也有謝,日則有光有暗,月則有圓有缺,人無生死月常圓。甘羅十二為丞相,太公八十遇文王。魯班雖巧,能造高樓萬丈,不能刻木自藏。張果老二萬七千歲,如今何在?彭祖年高八百,自嘆未滿一千。顔回四八就身亡,可惜賢人命不長。可惜可惜真可惜,可惜亡魂一香爐。可嘆,可嘆,真可嘆,堪嘆人生空計較,前面自有消遙路,莫愁無處掛金鈎。若是眾祖,亡魂已到沐浴香案前,千金聖教轉陽間。

  念畢手中的“聖教”往地上一放,若是一個聖教(一陰一陽)便成功了,說明亡魂已到,若是二陰(陰教)或二陽(陽教)則要再念,這時孝子孝孫等要一齊跪下,直至得到“聖教”為止。

  最後是“送神”,表示“亡魂超度”完畢,把請來的“神”送走,這時已是天將亮了,送神的人是一位和尚(或齋姑)手打銅鈸,一人敲銅鑼引路,把請到堂上的神送至三叉路口,放串炮後便完事了。回來的路上不能再敲銅鑼。鬆口地區有“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傳說,所以當聽送神鑼響時,大人會抱緊熟睡中的小孩,老人聽到後都會用手自己額上摸一下,大人也會在自己和小孩的額上擦一下,據說這樣可以使自己的毫光顯現,使邪神惡鬼不敢近能身保平安。

  行祭。佛事做完後,便按課師揀取的吉時準備行祭禮,行祭前要響三陣大鑼,催人前來參加祭禮,第三陣鑼響後,便開始“請謚”、“成服”等祭禮儀式。

  “請謚”。“請謚”是教孝子請人為父(母)題寫“謚法”。即是為死者一生為人作精辟的評價。儀式是很莊重的。死的是男人,就請族中有名望的老長輩(即叔公頭),如果死的是女人,就請其娘家族中的長輩(即妹家頭)來題寫。孝堂上擺一張八仙桌,用“紅桌”圍著桌唇,桌上擺上酒菜(看席),請長輩(叔公頭或妹家頭)坐在上首。還有宗族、親戚、朋友、鄉鄰等代表在陪坐(一般上首、左、右各二人),孝子在別人攙扶下,躬身舉奉紙筆在下首跪著請謚,在坐的人便評論著死者一生的為人,最後經大家商議符合死者一生為人最精辟的文字(一般二個字),由長輩在銘旌上題寫出來,一般都在做“銘旌 ”時就先商議好把“謚法”寫上去,用寶錠蓋上請謚時通過一個形式,如果大家同意後,由長輩在孝子奉上寫有“千秋美譽”的紅帖上題寫上去。再由長輩把寶錠揭開現出題的謚法。揭謚後從銘旌上便可知道死者的大概身世。“謚法”以後為死者做墓地時,要把它刻在墓碑上,使後人了解其墓主生前的為人。

  成服。成服是孝子孝孫等五服內親人,為死者穿孝衣,準備行孝子禮,有的場面較大的可能在起壇前先成服。

  成服前先把所有孝服、孝杖拿到大門上用大摸欄裝好。禮生要先引孝子進行三告。即告靈、告祖、告天神。告完天神,禮生把酒祭蔴衣後,有服的人才出門外穿孝服。如果孝子堂上有父(或母)健在的,孝子還要“奉服”,“奉服”時用“大”裝好孝服到孝堂,其健在的父(或母)坐在孝堂上,孝子奉服時,給一個紅包給孝子,扶孝子的人把孝子扶回門外,待禮生喊“孝子抱爐回靈”時才回靈堂。如果母死,父健在則稱“杖期夫”。要做一個齊胸的孝杖,奉服時一並奉上。據說:父扶之齊胸孝杖,是專杖打不孝子孫的。如果看到那個孝子不悲痛、不跪拜時,“杖期夫”的杖便可打不孝子孫的。孝杖有區別,死男人用竹做,死女人用桐枝做,叫“男抱竹,女抱桐”,表示男人節在外所以用“竹”,女人節在內,所以用“桐”。孝杖上端圓表示“天”,下端方,表示“地”。孝子的孝杖不過膝,“杖期夫”的杖可齊心。

  成服後,便可行“孝子禮”和“族戚禮”。

  孝子禮。孝子禮是由孝子請禮生執事,由禮生唱禮,執事傳送祭品,孝子在父(母)靈前參靈跪舞,上香酹酒降茅,三奉三獻(奉即初奉、再奉、三奉酒饌)三獻即獻茶、獻花果、獻財帛)其中三奉酒饌後,由讀哀章者代讀哀章,侑食孝媳進湯飯,有服者各葷獻等。

  行族戚。族戚禮又稱奠禮。奠禮是由主奠人(由宗族戚友鄰組成),請禮生執事。由禮生唱禮、執事傳送祭品,由主奠人和參與奠的人向死者靈前迎靈三躬拜、上香、獻茶、行三奠酒,讀奠章,獻花果,獻花圈、獻財帛。然後,辭靈,禮成焚奠章。最後由孝子謝禮。

  出殯送葬

  送葬:孝子禮、奠禮完畢後便是“出殯送葬

  族戚禮儀完畢便是“出殯”。出殯是把“靈柩”從上廳抬出大門。此時把廳中的孝簾布拆下,靈屋放到上廳左右邊角。抬靈柩的人(俗稱八仙),把靈柩抬出大門外(叫“出殯”)再行整理一番才能抬上山,出殯前和尚(或齋姑)要引魂出門。放一串鞭炮,鳴鑼擊鼓。門口的挽聯馬上撕掉。但要注意,棺木剛出門之不得正視棺木出大門。據說此時有一股“刹氣”。若此時有人正視棺木回到家不久便會重病一場。

  “園棺”棺木扛出在大門口放在兩張凳子上放好。這時做媳婦的(老婆或女兒也可以)要手拿一把鐮刀沿著棺木頭的四個角割下木屑。意思是把家中的錢財圍起來不能外流。喪家和送葬者及參加祭禮的人便在棺木前排列好送葬前拍照留念。

  抬棺出行:這時銘旌由族中長輩(女死由妹家頭)抬出大門,現在另請人送上山。

  送葬隊伍排列有順序。放炮撒路紙的先行,然後是頭鑼、燈籠、彩旗,銘旌、鑼鼓、靈柩,後面是孝子、孝孫孝女等五服內親戚親友。送葬隊伍伴隨著鑼鼓聲,孝子孝女們的嚎哭聲,隔一段時間響一單響鞭炮,笛手吹哀歌,向埋葬地點走去。

  路祭:送葬隊伍來到三叉路口要舉行路祭。此時再向死者的靈柩再祭祀一次,在開闊地段擺香案祭品。和尚繞著棺木念經文。路祭完畢,親友和做媳婦不能送到山上的人可以回去(不能原路回)不必再送了。其餘要送到埋葬地點。

  埋葬

  棺木抬到了目的地,由抬棺的人放在預先挖好的長方形土坑里。先由孝女下去踏,叫做“踏放”,上來後,棺木才放下去,和尚邊念經文邊“撒糧米”,把米撒在孝子、孝女、孝孫等人的身上,叫做“付糧”( “付” 即“富”)此時米糧接得多,表示吉利,並把米包好拿回家放在糧倉。棺木放下之際放串鞭炮。此時送葬的人可以回去。留下抬棺材的人掩土做墳。早飯後孝媳婦等由嫡系子孫去墳前“複墳”。“複墳”時挑上祭品,整理墳地。

  送葬的人,包括路祭時先回去的人,不能由原路回去,應擇另條路回屋。理事會在大門口準備一盆“紅曲水”,送葬回來的人應把紅曲水用手蘸一點往臉上、額頭摸一摸。意思是除去邪氣。回家時大門要關好,用一張長木凳橫放在大門口這叫“把攔門”。由和尚念咒打開後才可進門。

  孝子孝孫和尚回到喪家時見大門關住,有一張凳在大門口橫放著,和尚要念些經文後用銅鈸推開大門,用腳踢倒長木凳。這時孝子、孝孫等爭著進大門,把靈牌、靈幡放回靈屋中,和尚還要對靈屋前的金童玉女念一段經文,時間約5分鐘。經文的意思是要他們在陰曹地府里好好服侍主人。再對金童玉女們的兩個耳朵鑽一個孔。意思是要他們好好記住。

  邏紅:死者還山後第三天,親友、親戚須備門紅、豆腐到喪家探望,表示喪家從此紅旺吉利。本地人也把這天叫“謝客”。感謝這次參加治喪的人員族戚、親戚、朋友。設宴招待。

  做七

  人死後這天開始,七天為“一個七”,舊時,要為死者做“七個七”,每個“七日”都要有三牲在靈屋前祭。做了“七個七”後,第七個“七日”才可化靈屋,據說“七七”四十九天後,死者亡靈要過黃河才死心。此前亡靈還在其本屋,所以俗語說“唔過黃河心唔死”。民俗中傳說,如果七個七中,有一個七能正好碰到農歷初七。

  分年:春節入年價前,即年二十五以前,要選取好日子,家屬和出嫁的女兒,各人自配三牲到墳前去祭祀。但家屬要把自己的祭品直接挑回家中(女兒此時不要再繞回娘家),在自己家里煮來吃。回家時要點燃一支香拿在手中帶回家中。要放鞭炮後,才可進入自己的家門。(梁德新 饒熙龍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