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客家“吹打佬”將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4 10:40:04  


有客家人就有了嗩呐隊
  據南雄市博物館館長朱德林介紹,嗩呐隊歷史悠久,可以說有客家人就有了嗩呐隊,是客家人婚娶文化和生活習俗的重要印證,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於民間。客家人婚娶、喪葬、慶壽、廟會、喬遷、開張 剪彩必請“吹打佬”。以婚娶為例,整個婚嫁過程一般只請兩次。一次是送抬盒,一次是迎新娘。送抬盒時,男家請來的吹鼓客便吹著嗩呐打著鑼鼓在前面引路,抬禮盒的青年小夥子稱為“青郎 ”,除了領頭的是結了婚的,其餘的青郎全部要為未婚的青年。他們排成一路在後面跟著,送抬盒出村頭,主家要放炮仗歡送。他們吹著嗩呐來到女方村口,女家聽到嗩呐鼓樂聲,馬上出村迎接。鞭炮響,抬盒進屋,里邊也是賓客滿堂的。男方青年放下抬盒,女家就請舅公或哥嫂開盒驗禮,男方備有開蓋封包酬謝開盒之人。女方的長輩隨客人驗看、接受了禮品後,又要給男方返添禮品,俗稱“添箱 ”或“回禮盒”。大家謙讓、致謝一番,回禮添箱完畢,送抬盒的人便在女家吃午飯,然後再吹著鼓樂告別女方回到男家。嗩呐來去,鞭炮迎送,這樣既增添了喜慶祥和的熱鬧氣氛,又給送抬盒的隊伍壯了行色,真是十分有趣。

  聽嗩呐聲就知上什麼菜

  做“吹打佬”20多年、擔任鼓手的曾令初告訴記者,“吹打佬”被鄉親尊稱為“樂生 ”,過去是一個備受尊敬、很受歡迎的行業。一支樂隊要五個人,一人打鼓,兩人吹嗩呐,一人打鈸、一人敲鑼,打鼓的是樂隊的指揮,大家要配合默契,講究“鼓板分明,粗細結合,高昂悠揚,音樂協調”,這些都是客家八音最主要的樂器,也是客家人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樂器。嗩呐手們還根據自己的吹奏實踐,編成了眾多的嗩呐曲牌。據調查,客家嗩呐光是傳統曲牌就有280多個。

  曾令初說,要當一名出色的吹打佬並不容易,樂感要強,記憶力要好,嗩呐一般分為喜調和悲調,喜調輕快、歡樂,時而激昂嘹亮,響遏行雲,時而飽滿圓潤,和諧悅耳;悲調深沉、低吟,哀婉幽怨,如泣如訴。不同的場面就得吹奏不同的曲調,不能吹錯。如果在婚娶時吹悲調,被視為故意搗亂,給主人家帶來不吉利,不但沒有利是,還會被趕走。嗩呐曲牌雖多,但吹奏卻斷斷不可有絲毫的差錯,否則就會砸你的嗩呐,一輩子也不會有人請你吹了。如果是朋友親戚,以後還沒有交情。在婚宴上,每上一個菜,都要吹上一曲,吹的曲目都不一樣。一些內行人或經常參加婚宴的人不用看托盤,聽嗩呐聲就知道上什麼菜,如果曲目與菜不一樣,會被人笑話。所以吹打佬一般都安排在大廳的中間,上菜的一進大廳他們就能看到,嗩呐聲馬上就會響起。

  曾盛極一時現面臨消亡

  “改革開放以後,南雄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腰包殷實的鄉親把婚禮、喬遷辦得紅紅火火,嗩呐隊成為了最吃香的職業。一到秋冬就是客家婚娶的旺季,邀請他們的帖子擺滿一桌子,不提前一個多月還約不上。”曾令初回憶說,那時吹打佬在全市形成了一個龐大隊伍,盛極一時,鄉鄉有嗩呐樂隊,村村有嗩呐樂手,四季能聽到嗩呐樂聲,並湧現出了許多祖孫嗩呐、父子嗩呐、兄弟嗩呐、姐妹嗩呐。

  “糯米釀酒滿屋香,嗩呐花轎討新娘;新娘新郎兩相好,幸福生活好時光!”“四方桌子擺廳堂,一個豬頭放中央;今年殺豬辦婚宴,明年殺豬賀添丁!”曾令初談得興起,信口唱了幾段婚禮贊詞。他說,做“吹打佬”吹拉彈唱都要行,在婚禮上要專揀吉祥好聽的唱,一直吟唱到新郎新娘拜堂 成親、眾人笑語歡聲鬧洞房為止。

  這十多年來,南雄民間嗩呐隊幾乎沒怎麼風光過了,經濟的發展、文化和娛樂生活的多元化、沒有表演的舞台和空間、婚娶習俗的變化與殯葬改革、後繼無人是民間嗩呐隊消亡的主要原因。曾令初說,當代年輕人都認為嗩呐土得掉渣,而且既難學又掙不了錢。加上打工潮的興起,農村的青年大部分南下珠三角打工,留在農村的青年非常少,且認為吹打佬是比較低下的職業。

  另一方面,南雄人近年來婚娶習俗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受新潮思想影響,即便農村年輕人都喜歡把婚宴設在城里或鎮里的酒家,不需要請“吹打佬”了。還有些當代年輕人聽不懂也不喜歡嗩呐樂,當然更不會請了。沒有生意的民間樂隊隊員只好放下心愛的嗩呐鑼鼓,從事其他職業,嗩呐隊也慢慢成了南雄人日漸遙遠的記憶。“希望能夠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挽救,要不再過幾年,民間嗩呐就真的會消亡了”,朱館長說。

  來源:羊城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