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實施增創廣東新優勢戰略的幾點建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0 09:21:33  


  如何貫徹江總書記提出的廣東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的要求,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開展“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的專題調研决定。中共廣東省委第八次代表大會列爲重要的内容作出了戰略部署和安排。當前,一個增創新優勢的調研和尋求跨世紀發展對策的活動,正在我省各級、各個層面展開。在新的形勢下,我省應該如何在進一步完善和繼續發揮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增創新的優勢,做到承前啓後,繼往開來,跨世紀發展。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我省第八次黨代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李長春的報告,明確提出廣東要增創體制、産業、開放和科技四個方面的新優勢。如何實現這四個方面的新優勢,我們的戰略對策和具體措施是什麽?本文想就這些方面作些探討。

  一、體制改革方面

    廣東要在體制改革繼續先走一步,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創體制新優勢。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加快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成效,有突破性的進展。

  (1)要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針抓緊完成國有企業的改革工作。“抓大”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和要求,通過優勝劣汰實現資産重組和結構優化,不要用行政手段劃撥國有資産.搞人爲的拼凑。特别不能搞由政府强制銀行對企業進行“保駕護航”式的扶持。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中出現的韓國、日本的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紛紛倒閉的事實,説明政府、銀行、大企業結成“鐵三角”的做法並不成功,我們要引以爲戒。“放小”要按照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徹底放開,要結合實際,采取多種形式,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對困難的地方和企業,也可以大膽實施職工負債持股改造,並進行規範性的運作。當前還要抓住“三個不放鬆”,即抓住盈虧大户不放鬆;抓住重點困難行業的扭虧减虧工作不放鬆;抓住供大於求的産品,做好限産、壓庫、保價、促銷工作不放鬆。

  (2)采取積極的措施,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至去年底止,全省個體、工商户、私營企業共153.53萬户,從業人員422.8萬人,註册資金達1263.3億元,個體、私營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五大精神,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消顧慮,排除偏見,加大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力度,要全方位支持、扶植個體、私營經濟,各地都要創造一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好的氛圍。尤其是制定優惠的政策措施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利用外資和經營進出口業務。在這方面也要享受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同等待遇,采取多種途徑的扶持。要使個體、私營經濟不斷向生産型、科技型、綜合型、外向型、公益型、效益型發展,達到上規模,上檔次,使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發揮積極的作用。

  (3)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以要素市場爲重點的市場體系。要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搆造好社會保障與市場體系,這是相輔相承的兩個方面。當前要重點建立社會養老、失業、醫療保險、最低工資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社會救濟等制度;完善資本、保險、證券、産權、技術、人才、信息、諮詢、勞動力、房地産等市場。建立一個能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規範完善、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體系。

  (4)搞好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中央已經帶了頭,我們要堅决按照中央的部署搞好政府機構改革。各級政府都要做到高效、協調、規範、科學的行政管理,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切實轉變職能,堅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社會,提高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水平。

  二、對外開放方面

    我省是對外開放的先行地區,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實力。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也給我們對外開放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主要爲兩大特徵:即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日益加快;二是以信息化爲標誌的知識經濟時代漸漸到來。這兩大特徵,使世界國與國的經濟政治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即第一個特徵使各國、各地區的經濟不可避免地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第二個特徵使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技術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相互之間的不平衡、不平等直至競争、磨擦、衝擊、分化、組合等。這也是這次亞洲金融風波發生的國際經濟背景。在這種情勢下,我省的對外開放要增創新優勢,必須面對這些發展環境與趨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實施經濟國際化的戰略,與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相比,經濟國際化是一種更加全面、更加規範、更適合發展潮流的對外開放戰略。它既利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潮流提高我們的經濟實力;又增强我們的國際競争力和自控力,推動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

  第一,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我們要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發展點,要使我省的産業結構與世界經濟和産業的發展相適應,實現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利用國際産業結構調整的新機遇,不斷優化和調整産業結構,在發展中不斷昇級,最終達到和發達國家並駕齊驅的目的。

   第二,努力實現國際接軌。要把我省的市場和世界市場連接起來,充分發揮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優勢。使我省的生産、貿易、技術、人才、信息、金融等業在統一的世界市場中自由運行,從而實現我省各種資源利用的最優化,達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一定要按照國際慣例辦事。國際慣例是國際間通行的各種法律、規則和條例,是國際交往互相遵守的準則。我省要和國際市場接軌,必須按照國際慣例辦事,要使外商在我省内的投資,在法律、運作、利益等方面没有感覺到不方便,甚至感到比其他地區更爲方便才行。只有這樣才能增大引用外資,擴大對外開放。

   第四,要給外商以國民待遇。在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成熟的市場體系中,外國企業所得到的待遇應是和本國企業一樣的,彼此都是在同一個平等、公正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發展,没有歧視和限制,給予進入與退出的自由。

  第五,進一步推進粤港澳經濟的緊密合作。根據香港回歸和澳門即將回歸的新形勢,要把原來的民間合作提昇到政府層面的合作。要充分發揮港澳這兩座對外交往的橋樑作用,實行“兩個轉變”,即從以前的商品貿易和融資往來爲主向經濟結構性的互補合作轉變;從交往中的民間推動向政府間精心組織,加强高層次對話、洽談、協商等方面轉變。把粤港澳合作的領域、層次、方位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以上的五個方面,是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的全過程。必須看到,經濟國際化是我省對外開放的最高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逐步實施。特别是有些措施是屬於中央的權限,有待於全國的統一部署。但這是我省對外開放,增創新優勢的必由之路,我們應當朝着這個目標努力奮進!

  三、經濟發展方面

  改革開放的20年來,廣東經濟的發展在全國也先行一步,取得了在全國的先發性利益的良好效應。目前,廣東國内生産總值人均已達 10000元人民幣,比全國人均高出一倍,提前四年實現了比 1980年翻三番的目標。基礎産業和産業設施得到較大的加强,高新技術産業的主體和信息産業有較大的發展,三次産業的結構也有所優化。但是近年來,由於買方市場的出現,消費和投資需求的趨緩,特别是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下投資的報酬遞减規律發生作用,我省的經濟發展已從高速增長進入適度增長的區間,原有的先行優勢弱化。此情此景,廣東要在經濟發展方面增創新優勢,首先必須正視這種變化,調整經濟發展思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使經濟增長在適度區間範圍内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率。爲此必須:

  (一)要加快産業昇級的步伐,不斷優化産業結構。要制定和實施全省産業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的措施。着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更新改造那些還有一定競争優勢的傳統産業,形成一批具有廣東優勢,並有良好成長素質,符合國際分工要求的支柱産業。我省的電子信息産業已有一定基礎,有的市縣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要重點扶植,加快發展。目前,我省的基礎設施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基本改變了過去的瓶頸制約狀態,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後要在保持適度超前的同時,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使用效益。要加大第三産業發展的力度,調整産業結構,人員上可“退二進三”,即减第二産業,增第三産業人員,充分發揮第三産業面廣、業多、比重大的優勢。同時,也要進一步完善三産中的貿易、銀行、證券、保險、旅遊、信息、諮詢、房地産、服務業的市場機制,加强規範管理,使之健康發展。這些是我省跨世紀發展中的新優勢。

  (二)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當前世界經濟已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密集型産業和科技含量高産品已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如美國 1993年後,大力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技術和産業,美國工業生産增長的 45 %是由信息産業帶動。1997年底美國45%的家庭擁有電腦,美國電腦互聯網絡用户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改革開放前廣東的科技和教育在全國處於中游地位,改革開放後的20年有所改善,目前我省綜合科技實力名列全國第三,但仍不足以支撑我省發展知識經濟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科教興省,以人爲本的發展戰略。當前要重點解决三個問題:一是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層次的人才更加缺乏。我省目前平均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20人,比上海(137人)少117人。二是科技投入較少,我省科技研究開發經費僅占國内生産總值0.3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5%。三是支柱産業研究開發力量薄弱,在重點領域内還没有形成研究、開發、擴散三個層次的合理配套。我們要面對新形勢,正視困難和問題,抓住知識經濟崛起的機遇,從長遠來看,要爲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建立或改革知識創新體系、知識傳播體系和知識應用體系。從當前來講,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養使用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建立一批重點學科的教育基地和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形成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的轉化機制。在新的形勢下,采取科教興粤的新舉措,力争在不久的將來增創出科技發展的新優勢。

  (三)加快工業化建設和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把工業化建設和城市化建設結合起來,特别要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增强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形成各種層次各種類型城市的功能定位,以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揭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化也得到蓬勃發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這兩個發展尤爲顯著。但是廣東在作爲一個區域經濟的整體布局中,中心城市的作用不突出,各類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明顯,這樣,大大弱化了城市化對全省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推動力。在跨世紀的發展中,我們要更好地注重抓好這方面的工作。要把廣州、深圳中心城市建設好,並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大中城市都要做好城市發展定位工作,制訂較爲超前、功能各具特色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到合理布局,互相促進,加快發展。省要做好綜合平衡、協調指導、監督服務工作。使我省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有一個新的飛躍。大中城市要重創或加强“三大功能”:即要有資金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功能;推動産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的重組功能;現代企業制度設立和高新技術産業化的創新功能。總之,我們要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建設中.充分發揮各個城市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重塑的功能,推動全省經濟和社會的深入發展。

  (四)努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實現瞭高速發展,但是在生態平衡、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人口增長以及社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在經濟發展中也有波動過大的現象,這些都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現在廣東經濟增長已回落到適度增長區間,我們要在這個範圍内保持一個較高的發展速度,必須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和協調好各個方面的關係。目前特别要做到“3個協調發展”:即經濟與科技、環境人口與社會,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之間的協調發展。同時,要在全國宏觀調控統一指導下,根據本省的實際,因地、因時、分層次、按區域實施好宏觀調控,努力認識經濟週期波動的規律性,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争取經濟週期波動的微波化運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增創廣東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要實施好上述的對策措施,我們要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個新的飛躍,在新的形勢下,來一個思想大解放。目前我們在思想觀念方面也遇到了新的挑戰,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的不足”:即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一些錯誤思想和陳舊觀念的干擾和阻力加大,有些人對此分辨不清,並産生了怕犯錯誤、等待觀望的情緒,如何面對新的形勢,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勇氣不足;隨着我省經濟快速發展,成效顯著,在一些同志中産生了自滿自足和求穩怕亂的思想,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敢闖敢冒,敢爲人先的勁頭不足;隨着體制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重組、調整和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衝突,從而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熱情不足;隨着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省先行政策優勢的淡化,一些人原來存在的弱點暴露出來,理論水平不高,政策觀念不强,駕馭全局能力不大,從而對形勢發展、工作對策的預見性不足。因此,我省在當前新形勢下,必須進行新一輪的思想解放運動,在思想觀念方面增創新優勢。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爲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八届黨代會的部署和安排,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努力克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求穩怕亂、無所作爲的糊涂思想,正確認識和把握住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正確判斷和解决在新形勢中出現的新情况和新問題。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努力學習、掌握鄧小平理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知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和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爲我省增創新優勢,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周義  本文與他人合作,原載1998年7月21日《人民日報》、1998年8月10日《羊城晚報》、1998年第5期《南方經濟》)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