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文化的魅力
——《人民之聲》雜志2004年第3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0:11:47  


  同黃河、長江一樣,珠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黃河的仰韶文化、長江的河姆渡文化與珠江的石峽文化,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同屬于新石器文化。再往前追溯,更有在雲南、藍田、周口店發現的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年的古人類化石。人們說,華夏文明是多元一體的,而今,我們更可以說,它也是多源互動的。珠江文明正是其多源中的一元。

  說起互動,自古以來,人們大都只看到長城內外,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交替,尤其是游牧民族的入主中原。但是,當李鴻章驚呼:“三千年未來之變局”,所講的已不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互動,而是另一種文化以其浩大的聲勢,進入到了華夏文明的多源互動之中了。

  這種文化不是別的,正是源自珠江、源自廣東、源自幾千年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洋文化, 以商業文明爲顯著特點的海洋文化!

  無疑,自古以來,廣東的文化很少參與到中原的文化互動之中。但在1 9世紀以後,也就是李鴻章發出驚呼之後就不一樣了,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哪一樣不是啓動于廣東、爆發于廣東呢?

  而這個“大變局”更與以前的變局不一樣。以前的變局,無論是農耕稱雄,還是游牧文化入主,無非是改朝換代罷了,終究還得有個皇帝坐在金鑾殿上。而這個大變局,却不再是改朝換代了,而是讓皇帝老兒滾下了金鑾殿,千年帝制一去不復返了,即使有人還想當皇帝,要麽當不了幾天就嗚呼哀哉,要麽挂羊頭賣狗肉以蒙混百姓,却無法長久自欺欺人。

  作爲清王朝的重臣, 李鴻章無疑是有眼光的。可他却已只能哀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封建王朝的“天堂”,只能由平民百姓的“人間”所取代!

  可以說,海洋文化第一次也是正式的參與到了華夏文明的互動之中,它已經蟄伏得太久了,歷經千年,終于獲得了一次最響亮的發言。20世紀20年代,一批大學者如郭沫若、陳序經、陳寅恪等,都爲珠江文化大聲疾呼,認爲非珠江文化不足以改造中國。 當然正是敏銳地看到了珠江文化中海洋文明的特質,對中國未來具有决定性的偉大意義!

  只要多讀幾部世界史,無論是中國人寫的還是外國人寫的,我們多少可以讀到若干學者的歷史嘆息,他們認爲,沿唐宋的海上貿易的歷史發展,如果不驟然發生斷裂與逆轉——即明清的禁海與封關, 中國應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宋代的商船,比幾百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船隻要大10倍,而且正是在宋代,中國人發明了日後成爲航海起質的飛躍作用的至寶——指南針!

  他們也一樣嘆息,當年,唐宋南方的市民社會的形成,由珠江流域影響到江南一帶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却未能對中國社會産生“爆炸性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却對西方社會産生了爆炸性影響,推動了文藝復興、啓蒙運動……而我們則來了個《大清律例》,扼制商品經濟、大興文字獄、閉關鎖國、君權神授,拉起了歷史倒車。中國就此錯失了一次大發展的機會,雖然在人家看來這似乎已有違歷史邏輯了。

  其實,這也是海洋文化錯失了進一步參與多源互動的機會。

  而2000多年的海上絲綢之路,本對華夏文明的影響要更大得多。縱然歷朝歷代,一旦財政匱乏,便免不了來這“天子南庫”索要大批大批的金銀財富。但東西拿走了,還得勸你說不要太重金錢與財産了,恪守清貧才算正道,“嘗聞君子戎,憂道不憂貧。”當年,白居易也是這麽勸南來廣州的官員的。財力,從來就不是這個古老國度合法權力的依據, 不比西方中産階級,可以用財産贖買權力,從而完成獲得權力的合法過程,“以商立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不計較背後的血腥。

  但不管怎樣,這2000多年的海上絲路,這蟄伏已久的中國多元文明中的一元——海洋文明,總歸是無法壓抑得住的。本來,沒有這裏的滾滾財源,哪怕是“一口通商”的狀態下,哪個政權的日子過得安逸?哪個朝代的氣數能維持下去?更別說抖起威風、擺出架子來了。

  是的,這裏絕非“化外之地”,而只是另一種文化,不爲正統文化所認可的、非貴族的平民文化、市井文化、商業文化,當然,這種文化照樣會有自己的洪鐘大呂之作,正如當年英國人鄙視美國文化,可如今人家獲得的諾貝爾獎却比它多得多了! 

  當中國的古代文明,在南方遭遇到它的“滑鐵盧”——宋元崖門銀湖之役,便已注定中國的近現代文明,以海洋文化爲主調的近現代文明,同樣要在這裏開始。這不是歷史的宿命,而是鳳凰涅槃。

  所以,才有鴉片戰爭,才成爲列强的刀俎,血火刀光、槍林彈雨。近現代文明的進程,如此充滿了變數與挑戰!

  所以,在推翻了千年帝制之後,仍有不少有形無形的辮子軍的復辟,以及法西斯主義的侵淩、專制主義的頑抗,這才迎來了改革開放!

  珠江文明,又一次似19、20世紀之交一樣,贏得了再度參與華夏文明的互動之中,而且注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當人們不顧廣州3000年不衰的古港史而說“20年的中國看廣東”之際,也不妨理解爲廣東這20年經濟騰飛、文化互動的短暫歲月,是可以代表中國當今的最輝煌的華彩樂章!

  正是今日的文化互動,使得廣東或珠江文化的新質更爲閃光與突出。海洋文化無疑是最具活力,且對華夏文明又最具新質的、貴族化的中心論不再獨尊,整個中國的活力也充分地激發出來了!

  廣東,被小平同志稱之爲改革開放的龍頭,當是受之無愧的!

  我在《廣府海韵——珠江文化與海上絲路》一書的跋中便稱,這次大互動、大碰撞,“是空前的、廣泛的、激烈的、複雜的,同時又是深刻的,它在推枯拉朽,又在‘十月懷胎’,正在催生一個文化的新時代,展示出中國文化發展的光明前途——要認識今天的中國麽?不妨先從珠江文化入手,因爲,這裏是中國走向世界的Passport(護照)!”

  這段文字,我是10年前寫下的。後邊還有:這一大互動,大碰撞,“正决定了中國文化發展的命運,决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能否在這廣袤的神州大地上迅速崛起與生長成熟。”

  而今,這已不是預言了,建設廣東文化大省的熱潮正滾滾而來,在這個時期,當我們驚喜地看著海洋文化已積極參與了中國的文化互動之際,幾乎是天天創造出奇迹之際,我們對未來能不更爲之動心麽?

  而廣東文化或珠江文化的無限魅力,不正吸引我們去導演出一幕又一幕更威武雄壯的歷史正劇——不僅僅是經濟騰飛、對外開放,還有更多的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商品交換、市場經濟帶來的思想觀念的變革,還有很多、很多,如“德先生”、“賽先生”、平等、自由……

  歷史寄願望于這一次互動!

  歷史寄願望于這片沃土!

  它不僅僅是過去的“天子南庫”,不獨是物質財富,還有更恒久的精神財富,人才庫!思想庫!現代文化之庫!

  作者:譚元亨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