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勝打造多項文化工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1 14:46:16  


  最近,我應邀參加了南方日報“廣東歷史文化行”(下稱“文化行”)專版系列的成果研討會,受到甚多啟示,深感這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親自策劃並題簽的專版系列,是我省在過去一年來文化大省建設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而取得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光輝成果,並且是我省在新的一年繼續落實科學發展觀,將文化大省建設推上新臺階的典型性、昭示性的途徑或模式。由此,我也以其典型性、昭示性而提出如下打造多項文化工程的建議:

  一、 文化品牌工程

  “文化行”以科學的態度和整合方法,對全省的歷史文化景觀進行普遍的、全面的檢視,將分散各地的文化景觀編列成具有一定檔次的和品牌價值的系列,既將本來不受人注目的景觀“升格”為“省級”品牌景觀的意味,又是以集散為整的方法,將各地主要文化景觀彙聚為全省的文化品牌,正如省委蔡東士副書記在會上所說,“文化行”已成為代表並標誌廣東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還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行”在對每個文化景觀檢視的時候,也注意不同情況,進行不同類型的整合,如:將分佈在徐聞、陽江、廣州的景觀,整合為標誌我省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和海洋文化的品牌,將馬壩原始人遺址、仁化丹霞山、曲江南華寺等,整合為代表韶關地區的古文化品牌;將封開原始人牙化石、古廣信所在地、粵語發祥地等,整合為封開縣是“嶺南文化發祥地”的品牌,以陳瑸、陳昌齊、陳喬森等“三陳”整合為雷州名人文化品牌等等。進行全省性的檢視、進行分類整合、打造品牌的做法,是科學發展觀指引的成功經驗。

  張德江同志曾說過:“我們不僅要更多的單打冠軍,還要更多的團體冠軍”。“文化行”的每個景觀可以說是“單打冠軍”,整個“文化行”40版則是代表我省的一個“團體冠軍”。在新的一年,應當乘勝前進,繼續以此科學態度和做法去發現、整合更多的文化景觀,打造更多的單個的或團體的文化冠軍品牌,不僅在歷史文化如此,在現實文化領域也要這樣做,包括群眾文化、文藝創作、舞臺藝術、電影電視、文化研究、文化產業等等,都是可以借用發揮這一成功經驗,以全省為統籌打造各式各樣的和總體的文化品牌工程。

  二、 文化定位與文化形象工程

  “文化行”以科學的態度,對每個文化景觀進行科學的定位,並以形象概括的方法,將其特質和底蘊體現出來。例如:在海上絲綢之路專版,以“千年不老的輝煌”為其作出文化定位,並以“蔚藍世紀再遠航”的形象概括體現;在韶關地區專版,以“嶺南文化重要發源地文物圈”為其作出文化定位,以古今“文化立交橋”的形象概括體現;在六祖惠能專版,以“東方哲聖光耀嶺南”的概括為其定位和形象體現;在南海神廟專版,以“古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為其定位,以“廣州文化月亮”的形象概括體現,都是貼切、生動而有深度、有意蘊的。雖然有些專版尚做得不夠好,定位不夠準確,或者形象不夠明朗或不確切、不生動,但多數是好的。這說明作者、編者、策劃者都有較明確的文化意識和科學的態度。這也是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操作的一條成功經驗。

  在新的一年,除應當注意克服以上不足之外,應繼續發揮這條成功經驗和做法去研究開發歷史文化,擴大戰果,並將其運用到其他文化部門或項目。例如,旅遊業可以借此為每個景點作出文化定位和塑造文化形象,每個地方、企業、學校、單位也可以為自身作出文化定位和形象設計,塑造自身文化形象。這樣做必將會由此而提高本地方、企業、學校、單位人員的內心疑聚力和自豪感,增強對外的影響力;文藝創作也可以形象塑造的特點和優勢,為每個旅遊景點或地方、企業、學校、單位,創造出既體現其文化定位又生動貼切的文化形象來,並且由此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文化散文、報告文學等多種藝術精品,從而促進旅遊文化化,促使文化定位和形象設計在各地方、企業、學校、單位普及,提高其文化品位和人的文化素質,使文化大省建設既出高新尖的文化精品,又能普及到每個行業和基層,使文化建設社會化、普及化、群眾化;將普及與提高結合,將行業和基層文化建設與文化精品生產(包括文藝創作)結合,軟體打造與硬體打造相結合;並且作為一項宣導性的文化定位與文化形象工程在全省推廣,充分發揮各地方、各行業的積極性,皆可因地制宜以不同方式進行,省只負責宣導、溝通、交流、協調。

  三、 歷史文化畫廊工程

  “文化行”以科學的態度和統籌策劃的方法,將領導、專家、媒體的力量有機結合,以對每個文化景觀進行歷史的、現實的、學術的、新聞的、開發的研究考察結果,而進行每個專版的定稿,使每個專版都具有研究、宣傳、開發的綜合功能,從而在出版時即有重大反響,產生難以估量的宣傳教育和引發研究、開發的效果;尤其明顯的是:每版相關地方的讀者對報紙宣傳本地景觀特別關切,往往將相關專版搶購一空,起到廣泛宣傳效果;由於每版都要相關的領導表態,從而促使各級領導都得提高文化意識並重視文化工作。“文化行”每個專版都設有“時空透視”、“記者目擊、“書記觀點”、“專家說法”等欄目,前三項分別從新聞、宣傳、開發的角度對每個景觀的價值進行論析;後者則著重從歷史、學術、研究上進行論評,因景觀的文化底蘊不同而由不同的專家論評,如:歷史學、文化學、考古學、古典文學、民俗學、建築學、園林學等,體現了多學科論證的優勢,以其學術性及其權威性而強化其影響力,加之與前三項欄目的現實性、知識性、新聞性、開發性及領導權威性的結合,更產生和發揮出巨大的文化力和社會效應。這也是運用科學發展觀而取得的又一成功經驗和成果。

  完全可以說,現出版40期的“文化行”已構成了一條很有特色、很有份量、很有潛力、很有前景的廣東歷史文化畫廊,也完全可以作為一項文化工程、繼續運用三結合的方式和經驗去做,並且可以做得更大、更多、更出色:一方面,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可以會同有關單位(包括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或企業,將“文化行”報導的40個景觀作為一項工程系列,每個景觀都可以經營三件大事:一是撰寫文藝創作(歷史報告文學、拍制電視片或電視劇、或者電影片或故事片),二是舉辦專題學術論壇(並出版論文集或學術專著),三是設計為文化產業(招標開發經營)。如果能這樣做,這項工程完成,我省即會產生40個文藝精品、40個有影響的論壇和40部學術著作、40個文化產業:另一方面,每個地方也可以將自身的每個文化景觀進行同樣方法操作,也會同樣構成本地方的歷史文化畫廊,每個景觀也都可以打造出三個以上的精品。 

  四、 文化學研究與學科建設工程

  “文化行”的策劃、操作和成果,反映了我省從各級領導到群眾都開始重視文化,開始具有自覺文化意識並正在進入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這也是科學發展觀指引的積極體現。但是,從有些專版的“書記觀點”的內容上看,表態性官方語言偏多,文化學的意味偏少;在“時空縱橫”、“記者目擊”等欄目的內容,有些專版的說法也是新聞性大於文化性;即使在“專家說法”欄,有些專家的說法也只重本專業而缺文化學味。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我省各級領導層和各學術領域,存在著文化學意識和素養偏低的狀況,亟須改變。

  看來這種狀況不是偶然的,與我省對文化學的研究和學科建設不夠重視很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我省有不少文化部門、文化學會、文化研究所或研究室,但真正進行研究的人員不多、課題甚少、經費奇缺;在各大專院校,以及黨校、幹部學校和各種幹部培訓班,都無開設專門化的文化課程;更難理解的是,最近在《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評獎申請表》中,規定按九個學科歸口呈報學術成果,學科基本齊全,唯獨沒有文化學。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文化學已是世界上學術界的重要學科,現代水文化理論風靡全球,西方的大學文科大都有文化學課程或研究中心,為何處在改革開放前沿、起到排頭兵作用、而且是最早發出建設文化大省號召的廣東,卻無文化學科呢?省領導號召建設文化大省已有兩年,成績顯著,碩果累累,哲學社會科學界也是如此,評獎時卻無專門學科呈報成果,豈不是很不協調嗎?這些現象說明,我省亟須採取措施,提高對文化和文化學的認識,加大力度進行文化學的研究、教育工作和文化學的學科建設,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文化工程去進行。為此,我認為可借用“文化行”的成功經驗,以領導、部門、專家三結合的方式,盡速訂出整個工程規劃並付諸實施;要大力扶持各種民間的文化學術研究會或團體,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在有條件的大學設立文化研究基地或機構,開設系列文化學課程;在黨校或幹部學校,開設講授文化學的幹部培訓班,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輪訓;在中學的課程中,增加文化學和地方文化知識的課程或內容,將文化學的知識和意識普及于全民教育之中,這也是建設文化大省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和基礎。

  五、 泛珠三角或珠江文化工程

  “文化行”是對廣東全省歷史文化的檢視和歷史文化畫廊的打造。去年以來開始了泛珠三角(9+2)合作,也完全可以將其成功經驗延伸運用至這合作區域的每個省區,進行跨省區的文化合作,打造泛珠三角或珠江文化工程。泛珠三角區域基本是珠江流域地帶,是珠江文化覆蓋地域和幅射地帶(四川)。所以可以說泛珠三角區域文化,即珠江流域文化或珠江文化,泛珠三角文化工程即珠江文化工程。

  這項工程,可以上述“歷史文化畫廊工程”為模式,在地域、景觀、內容和專案上增多或擴大,即:在整個9+2區域檢視、整合文化景觀;除每個景觀編發一個報紙專版、一個電視片或電影、一個論壇和一部學術著作,一個文化產業等之外,尚可組織畫家、攝影家、音樂家、舞蹈家、作家、詩人、民間文學家,為每個文化景觀創作一套美術、攝影、歌曲、舞蹈、報告文學、散文、詩歌、民歌等作品;在總體上編成系列,組成為各自既有獨立性、相互又有鏈結性的精品。

  這項工程,要組織專家團隊,制定出總體規劃,按省區分期分批進行;可以採取邊采風(採訪)、邊創作、邊出版(演出、展出)的方式,盡速產生效果;並且可以將旅遊、環保、企業、產品等的宣傳結合進行,力爭在取得文化效益的同時取得經濟效益。

  這項工程,既可由我省組織專家團隊統籌進行,也可以與各省區協商分別組團、分別進行;亦可以舉辦泛珠三角文化論壇的方式,將這項工程設想拋出協商,爭取9+2共同去做。我們珠江文化研究會以研究開發珠江文化為己任,責無旁貸,應參與這項工程。

  以上是從“文化行”的啟示而提出的建議。如省領導認為可行,最好能夠在省委宣傳部或建設文化大省辦公室,或者省文化廳,設立文化工程委員會或指揮部,負責統籌、規劃、落實、溝通、協調、督促、檢驗這些工程,開拓、增設更多的新工程;以工程化(實則是:在多管道、多方式、多樣化的同時,進行整合,使其鏈結化、系列化、系統化)的措施,將文化大省建設走上新軌道、登上新臺階。

  (作者:黃偉宗 2005年1月16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