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未必如期走向國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5 08:15:17  


 
  直至今天,人民幣仍沒有完成第一階段,完成的先决條件,是實現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北京目前的國策,反而是匯率穩定第一,利率受控第二,國際化的步驟變得次要。中國為了維護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的出口行業,不得不壓抑人民幣的升值,因此西方大國俱肯定人民幣的匯率,並未真正反映人民幣的價值;至於利率,最大銀行都是國有銀行,因此利率的高低,全由央行去决定。如是無論是匯率抑或利率,並沒有順應市場的需要,來進行自由浮動。

  因而人民幣難以進入第二階段,要成為區域間的投資貨幣,先决條件是必須實現貨幣的自由兌換。而在目前,人民幣只能在經常項目下完成自由兌換,而未能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原因是無論是金融市場,抑或金融監管,都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很難有足夠條件去開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較早前溫家寶總理亦承認,中國目前最欠缺的是有關的經驗、人才,甚至制度,若果短期內實現自由兌換,必然出現亂局。

  人民幣當然無從進入第三階段,為了要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必須有能力為周邊國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值的金融産品,目前以人民幣計值的亞洲債券市場仍有待發展。北京的恐懼是甚麼?是怕這類金融産品的高杠杆化、多複雜化、太浮動化,因而脫離中國的實際情况,走離中國的實際需要。但在這次的金融海嘯中,中國大陸是有失亦有得,失是走掉一個可使人民幣走向國際的機會,得是所有衍生工具與問題債券,較少滲入中國。

  不過自今年初開始,北京已打開多個人民幣結算的窗口,又和六個國家及地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為人民幣的走向國際起步。在摸著石頭小心走路的階段中,可向已經全面開放的台灣與香港借力,特別是香港,有較多的國際聯繫,較佳的國際經驗,已變成國際化的先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