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證監會正式開閘基金公司的“一對多”專戶理財業務,上周五,外管局發布公告稱,擬將QFII的投資額度上調、並將投資本金鎖定期縮短。這部分資金“活水”將於9月中旬陸續入市投資。雖然這對A股走勢的短期影響有限,但卻表明了監管者的姿態,希望中國股市吸引和培育境內外的中長期投資者。
上周四晚,銀監會發布公告稱允許銀行將相互持有的次級債分年從資本中扣減,而不是一次性扣減。此舉表現了政府對近期股市下跌的憂慮,也可視作監管層在實施緊縮政策時對市場所作的一次讓步和妥協。
“國慶行情”的概念,似乎與去年的“奧運行情”一樣空洞。但“國慶行情”與“奧運行情”最大的區別在於,其背後的經濟背景迥異——後者已經處於明顯的經濟下滑期,周期性利好因素根本無法對抗大趨勢;而前者則處於經濟復甦周期,何況還有寬裕流動性的支撐。再加上股市目前下調幅度已超20%,政府也有意出台股市維穩的舉措,因而“國慶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近期,政策方向上最大的爭論是貨幣政策的走向: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指出,國內貨幣政策可能將出現轉向,存款準備金率10月份或將上調;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則認為,當前貨幣政策的執行已走向了輕度緊縮,政府應該在四季度對政策及時修正,使其回到真正的適度寬鬆上來。
實際上,隨著國內經濟的復甦,貨幣政策的緊縮將成為大趨勢,這一點市場上並無很大的爭議,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對貨幣政策緊縮的時點和速度的把握。市場不應對貨幣政策轉向的時點估計過早。
目前,中國經濟復甦的長期性和復甦基礎的不穩固,會使得貨幣政策收緊的時點明顯滯後,力度也會偏弱。這就如同目前政府對銀行新增信貸調控所遇到的兩難問題——鑒於銀行信貸劇烈萎縮很可能會使得地方投資項目面臨爛尾風險的情況,政府在信貸調控上顯然會“投鼠忌器”,難以做到緊縮到位。
從時機上講,銀監會近期出台一系列有關銀行次級債、資本充足率的限制性措施,已使得各家銀行的貸款動機大為減弱,部分受制於資本約束的中小銀行,甚至已無法兌現年初的公開授信和承諾貸款。與其發揮的實質性作用很有限相比,上調準備金率所釋放的貨幣政策緊縮的信號意義卻足夠大,很可能會對市場信心造成較大打擊。促使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內上調的動力並不大。
從6月末,央行開始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逐步上升,這被視為首輪貨幣政策微調的開始。但從8月初以後,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已連續數周持平,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微調也算暫告一段落。國慶前後,這種情況有望持續。市場利率水平的穩定,有助於中國股市擺脫8月貨幣政策“微調”的陰影。也許這就是“國慶行情”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