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韓能否為峰會機制尋找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9 10:07:27  


 
與鳩山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保持距離

  面對鳩山提出的“東亞共同體”,雖然在最後的聯合聲明中將“東亞共同體”作為一個長期目標被寫入,但是中國方面並沒有給以更多積極的回應,溫家寶總理在峰會上指出,要積極利用現存的各種機制。這與之前胡錦濤與鳩山的紐約會晤,中日韓外長上海會議上中國與鳩山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保持距離的基本態度是一脈相承。

  首先,鳩山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並非什麼新鮮的構想,早在《東亞展望報告》中就已經將構建“東亞共同體”定位東亞合作的長遠目標。楊潔篪外長在會見岡田外相時候明確地說,中國是最早提出和支持東亞共同體建設的國家之一,並且積極參與東亞合作和一體化進程。而且該構想概念模糊,界定不清。鳩山上任以後就積極宣傳該概念,但是並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構想,同時鳩山共同體的範圍採取模糊戰略,中日首腦紐約會談中,鳩山首相用了“東亞共同體”的字眼,但是在其就任首相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卻是說“亞洲太平洋共同體”。

  第二,中國不希望概念性的討論成為今後中日韓機制的主題。東亞共同體構想是一個很寬泛的課題,一旦展開談論,就很容易陷入談論內容無限擴大,而且涉及到政治體制,價值觀等等敏感領域,很有可能出現停滯,最終影響該機制的正常發展。因此中國希望在一開始就將這個討論定義在長期目標,不將其納入目前的議事日程。

  我認為中國在此次峰會上想做的和努力做的事情是為中日韓峰會機制尋找方向和範圍,從這個理解來說,此次峰會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關鍵是要看中國的這種信號是否能夠被日本和韓國方面準確且迅速的解讀到並被接受。中日韓峰會機制的未來首先要看三方能否在方向性的問題上達成共識。正如10月11日《朝日新聞》的社論指出的那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北朝鮮核問題,重要的是日中韓首腦領導人是否能夠克服現實困難,共有一個確定的方向,這不正是鳩山首相所說的“共同體”的原點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