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主動謀劃亞太安全藍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9 10:28:28  


 
  冷戰結束20年了,歐洲都馬上要成為一個統一國家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亞太國家仍死抱著軍事制衡的念頭不放呢?原因無非有三:一是思維慣性。人們始終沒有擺脫冷戰觀念的束縛,寧願相信大國崛起是對現有體系的破壞,甚至是一種威脅。二是理論定式。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修昔底德時代的現實主義理論,用無數事實證明,制衡是對付大國最好的方法。三是中國失語。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思想界還沒有任何理論和任何人物,能夠讓外人信服,中國崛起不會破壞體系。更糟糕的是,除了“中國不可能、中國不會、中國追求”等字樣政治宣示外,中國對自己未來戰略藍圖的解釋基本上處於失語狀態。

  要糾正這種消極態勢,中國只能主動提出自己對亞太未來安全藍圖的具體構想,而不是疲於反駁外來的質疑。

  幾年前,中國領導人提出“和諧世界”的構想,不追求制衡目標,不炫耀武力,大小國互利平等,文化上交流共進。無論外人怎麼困惑,無論西方怎麼給他簽上政治標簽,這個口號都是對國際社會未來的一次實踐探索,也是超越數百年來西方“權力制衡論”的一次理論創新。

  但問題在於如此美好的“和諧世界”理念能否可以分解到每個地區安全體制的改良過程中呢?“和諧”是否能成為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執行意志?是否能充分運用於各類外交爭議的調解和國家爭端的解決?中國網民常用“被和諧了”,來表示某種被禁止網絡傳播的話題或語句,難道中國“和諧世界”的主張,也是讓大家永遠都不爭執、不說話、明知問題在卻避而不見嗎?

  “落實是關鍵”,這句管理學上的名言應該用於“和諧世界”中。在亞太格局上,中國尤其需要落實理念,應對當前微妙卻又巨大的國際變遷。至少,中國應該抓住當前變局的核心。現在,中國民間輿論中有一些人在呼籲美國盡早退出亞洲的極端看法。其實,美國的退出,無助於事態的優化,也無助於亞太體系的平穩變遷。首先美國退出後留下的權力真空,該由誰來填補,是所有亞洲國家都難以承受的大難題,也是變局的實質和核心。

  中國要麼需要為美國的退出提出替代方案,要麼需要為美國的存在有所表示。但中國有的只是沉默。

  現在的亞太早已不同於過去,經濟相互依存正在彌合各國的重大分歧,利益一致的反恐、傳染病防治、救災、核不擴散等地區合作,越來越使以相互敵視為假設基礎、以美國為主導的制衡體制難以維系。如果中國能主動提出更具體的亞太安全藍圖,比如,如何構築東亞停戰體制;如何決定日本的新東亞角色,等等,那將是當代中國對世界政治的最大現實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