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屆中日21世紀委員會值得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4 09:42:35  


 
  2003年5月開始的第四屆委員會在結束前曾發表了一個題為《不斷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係》(2008年12月)的最終報告,表示“5年來一共召開了八次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上屆委員會經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眾所周知,由於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係跌入低谷。但是,在21世紀委員會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官民並舉終於迎來了冰雪消融的季節。看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是“加強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的說法並非溢美之詞,它的成立,“標誌著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進一步加深了。實現21世紀的中日友好不僅符合中日兩國人民和子孫後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

  《讀賣新聞》公布這條消息的第二天,立即有媒體朋友打電話問我,這一組織是什麼性質的?我倒被他難住了,照理說這是個官方機構,因為在中國,外交上的事情歷來是不容百姓置喙的。雖然在中日邦交恢復之前,周總理採取的是“以民促官”推動中日關係發展,但那只不過是戰術。日本方面清一色平頭,而中國可是百分之百的官宦。該委員會自己可不那麼認為,他們自稱是“兩國政府的民間咨詢機構”。看看新一輪的成員名單,日本方面,除了卸任的大使外,沒有一位與政府有關的,而中國則相反,只有極個別的是沒有官方背景的。所以說中方委員會很難定性,說它是民間的吧,成員多數是仕途出身的。但是要說是官方的吧,委員中沒有一個在現政府裡供職的。

  記得在2004年下半年,網上曾廣泛流傳著一遍署名為水均益的人寫的文章——《日本,聽我對你說》,寫的可是一個中國人對日本的真實感受,至今仍令人讀來激情奔湧,血脈噴張。相比之下,上任委員水均益同事的《岩鬆看日本》那樣的快餐食品委實不敢恭維。如果日本問題能像這位大師那樣“一夜看盡長安花”的話,那還要那麼多委員幹什麼呢。其實說來,中日之間的問題有多少是解決了的呢?現在只不過不像過去,雙方都學會冷靜了。就說中日曆史共同研究吧,2006年底開始啟動,為期兩年,目標是初步達成共識,提交共同研究報告的,但是不僅在去年年中沒能完成,直到今天,我們也只是聽到過幾次“即將發表”之類的風聲而已。對比日韓研究,雖說也是爭吵得十分激烈,但是其第二屆研究都結束,報告也在明年1月公開,而且兩國還準備成立第3屆委員會,繼續共同研究。中日之間的障礙實在是莫大如此。

  值此新一屆委員會啟動之際,我們殷切希望新一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能切實反映民意,為百姓代言,加大透明度,增加科學性,廣泛聽取專家意見,承前啟後發揮更大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