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徐匡迪:應理性看待國力 堅持韜光養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1 09:07:07  


徐匡迪說,中國經濟雖然總量龐大,但人均GDP排名百名以外,且西部還非常落後。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一度平息的“中美共治論”、“G2論”近期隨著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再度抬頭。在中國被要求承擔更大國際責任的背景下,北京多位專家學者建議,中國應理性看待國情國力,繼續堅持韜光養晦。

  大公報報道,近日在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的“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中美友好協會會長徐匡迪表示,“韜光養晦是中國的長期戰略,而不僅僅是權宜之計。”官方層面應利用現有中美對話機制,著力加強戰略互信。

  徐匡迪指出,中國經濟雖然總量龐大,但人均GDP排名百名以外,且中國西部還非常落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堅定站在發展中國家陣營,避免承擔超出國力的責任”。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認為,中國國內面臨諸如台灣問題,西藏問題等多個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受到美國牽制。美國是“小政府,大社會”,中國是“大政府,小社會”,中國在軟實力方面與美國差距很大,僅靠政府推動中國的軟實力建設是遠遠不夠的,中國在未來仍須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構築國家軟實力的過程之中。

  要足夠重視台灣問題

  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表示,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重要性降低,但台灣問題仍是唯一有可能引發中美全面衝突的問題,因此要給予足夠重視。他指出,應該重新認識到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外部障礙還是美國,美國用《與台灣關係法》牽制中國。

  他指出,應推動美國新政府在台灣問題上要有新的作為,在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推動美國在“反對兩岸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基礎上,能做出不反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任何辦法的態度。

  在“中國責任論”盛行的同時,“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公眾中仍有很大市場。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小林透露,多項美國民調顯示,近年來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公眾比例持續上升。這說明了進一步做好民間外交的必要性。

  對於如何加強中美民間交流,徐匡迪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推動企業之間交流,爭取創造共贏局面;第二,除美國聯邦政府外,還應加強與美地方政府,特別是與中西部地區的交流;第三,加強青年間的交流,為中美關係的未來培育基礎。他認為,要讓外國人全面真實客觀的了解中國國情,“中國不僅有北京上海,中國還有很多落後地區,比如廣大的西部農村”,避免給外國人留下中國已是發達國家的印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