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如何構建合作長期框架切入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2 09:33:27  


2009年12月14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東京會見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
  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1月12日載文《構建中日合作長期框架的切入點》,文章說,可以認定:未來2至3年內,中日關係將走向進一步合作;未來5至10年內,只要日本領導人不進行“小泉式操作”,雙方的軍事合作不撼動美日同盟(可能性不大),中日合作也會進一步深化;如何構建雙邊合作不斷深化的長期框架,則是中日雙方應該著手謀劃的重大課題。日本應該放棄推行低效乃至不切實際的“10+6”(東盟+中日韓+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模式,以“10+3”(東盟+中日韓)為基礎,與中國攜手,充當東亞整合的雙發動機。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中日合作不斷深化的長期框架。摘要如下:

  過去的兩個月,中日雙邊高層互動頻密: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國防部部長梁光烈、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25天內先後造訪日本,在此期間日本則派出630人(包括143名民主黨國會議員)的超大型代表團訪問中國,媒體稱小澤一郎把“半個國會”帶到了中國。人們難免會問:這是否意味著,中日雙方正在走向進一步的總體合作?

  國家間的合作大致上可以分為經濟、文化、政治與軍事四個方面。目前的中日兩國,經濟上的合作已經達到互相依賴的程度,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對外投資首選地,日本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外資來源國。中國對日投資也在不斷增加。全球經濟危機會促進雙方的經濟依賴進一步加深。

  在文化合作領域(包括教育、科技、藝術、媒體等),除了日本對於高技術轉讓控制比較嚴外,總體上中日雙方已經建立了比較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以教育為例,在日本的外國留學生大約60%來自中國,而日本也是在華外國留學生第二大來源國。並且雙方都在醞釀吸引更多的留學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