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毒餃事件”或成發展中日關係經典範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9 10:16:29  


“出口日本毒餃子”案偵破,系中國臨時工投毒。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日本《日本新華僑報》3月28日載文《“毒餃事件”或成今後發展中日關係的經典範例》,文章說,中日“毒餃事件”結果雖然姗姗來遲,但最終還是給民眾一個明白而公正的交代;“毒餃事件”或許提供一面鏡子,可以為中日兩國處理敏感問題樹立一個新的範式。摘要如下:

  中日“毒餃事件”歷經兩年多的喧囂和紛擾,終於有了官方結論。據新華社3月26日報道,中國政府經過連續兩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近日查明此次中毒事件是一起投毒案件,中國警方已將犯罪嫌疑人呂月庭抓捕歸案。呂月庭供認,因其對食品廠工資待遇及個別職工不滿而報復洩憤,投毒餃子。

  雖然這個結果可謂姗姗來遲,但最終還是給民眾一個明白而公正的交代。問題確實出在中國,但畢竟是人為個案,政府並沒袒護,一直在追查,並披露了真相。相信所有關心此案的中日民眾都可以從此釋然。

  “毒餃事件”堪稱中日之間的一大懸案,也可以說是中日關係中的一個隱痛。一直以來,日本媒體有一種傾向性說法,毒餃是中國企業所為,但是中國不徹底追查,不公布細節,甚至認為中國故意隱瞞真相。事實上,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一直在調查,日本政府也派出了調查組到中國,雙方當時都無法直接證實成因。中國河北省政府和中國公安部一度宣布“投放甲胺磷發生在中國境內的可能性極小”。這與日方的判斷明顯相異,為此日本媒體的攻擊和質疑一直沒有平息過。但中方理性待之,堅持繼續開展調查,以事實證據說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