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余思遠:中國應當警惕“被蘇聯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2 21:42:33  


中國應當警惕“被蘇聯化”
  最近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引起了國際上極大的關注。

  回溯最近中美之間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爭議,谷歌事件可以說是打響了信號槍。雖然此事相對於後來圍繞更“大”的議題,例如對台軍售、伊朗核問題、人民幣匯率等的交鋒顯得有點“小”,兩國政府之間的言辭交換也不如奧巴馬會見達賴時那麼尖銳,但是將此一串事件聯繫起來看,並且注意到目前美國議會中政客們的“數碼暴政”言論,以及西方媒體“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事實”的春秋筆法來看,則谷歌事件絕非小事。

  略知世界現代史的人都知道,丘吉爾在二戰硝煙剛散盡時就發表的著名“鐵幕”演講,通過將歐洲劃分為所謂自由的西方陣營和關在鐵幕內的、被獨裁統治的東歐陣營,劃定了戰後兩個陣營的分界。這個分界不但是意識形態的、地緣的,而且是心理的。因為將對方的人民描繪成牢籠中的囚犯,無疑有兩個直接好處,一是讓己方陣營的人民相信自己生活在較為美好的世界裡,二是促成對方陣營的人民產生對西方的向往和渴望。

  蘇聯一度占據道德高地

  但是戰後的美國在拉美、亞洲和非洲支持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殘暴獨裁政權,多次侵略介入他國如朝鮮、越南,造成無數窮國人民遭受屠殺,加之在國內繼續實行種族隔離等非人道政策。而老牌西方國家如英、法則一邊忙於戰後重建,一邊對付帝國時代殖民地的獨立浪潮。西方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始終無法從道德劣勢中脫身。與此同時,蘇聯麾下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內以無產階級和人民掌權,對外以戰勝納粹的歷史功績和支持民族獨立的口號為道德號召。儘管同時代在蘇聯陣營內部也發生了諸如“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等體現前蘇聯大國沙文主義本色的事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不但在世界上,甚至在其內部,尚難占據明顯的道德和人心優勢。反倒是當時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於上世紀60至70年代同時反帝反修,儘管內部正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卻在國際上,包括西方內部的部分民眾中間(例如法、意等歐洲國家的左派中),贏得相當高的聲譽。

  美國經過國內黑人民權運動促成種族隔離的結束和人權意識高漲,外由越戰失敗造成全面戰略潰敗後,經過70年代後期若干年的調整和喘息,在國際上爭取到中國在地緣戰略上的支持,西方(加中國)遂轉守為攻。而蘇聯在外深陷阿富汗泥淖喪失國際同情,在內面臨軍備競賽造成的經濟畸形、社會停滯、民心渙散,在東歐陣營內部由於不平等政治經濟關係喪失二戰流血犧牲換來的道德優勢和向心力。而美國從里根口中造出“邪惡帝國”標簽,複活丘吉爾鐵幕概念,並不顧自己屁股尚未擦乾淨就立即對外高舉人權旗幟,爭奪道德高地,將“鐵幕”與“邪惡帝國”的意識形態標簽通過傳媒優勢的灌輸傳播,聯繫蘇聯對內對外種種不當行為,牢牢貼在蘇聯身上而不可脫,從而造成人心反向。後來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根源無不是意識形態戰爭的勝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