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戶籍改革在中國進退兩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0 10:05:43  


在重慶起伏的街道上,“棒棒”在等待雇主。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最新一期載文《中國農村移民——無形而又沉重的桎梏》,文章說,在重慶起伏的街道上,“棒棒”在等待雇主,這些人用肩頭的扁擔幫顧客運送東西賺錢。大部分“棒棒”是出生在重慶郊區的農民。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人就被根據戶口,分成城市和農村居民兩類。雖然“棒棒”生活在重慶市區,但他們仍然屬於農業戶口。

  儘管過去加年的快速工業發展已經要求消除這種差別以解放農村勞動力,但戶口仍然嚴重影響醫療、教育和住房方面的分配。最近幾年,改革戶籍制度的呼聲不斷,至少在一些小城市,農轉非的難度不那麼大了。決策者認為,戶籍改革可以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從而促進內需。

  但戶籍改革的複雜性令中國領導人擔心。因為這將對主要經濟因素——從土地所有制到公共服務——產生巨大影響。但不改革的危害更顯而易見:大量農村移民的湧入令地方政府難以招架;預算壓力令市政府不願花更多錢幫助農村移民;城市居民也不願意接受改革;幾乎沒有城市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與農村來的孩子坐在同一個課堂上。

  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九年制義務教育應該是免費的。但對農村移民就不免費了。在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大量針對農民工子女的私立學校最近開始出現。在北京周邊的黃村有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學校每年的基本學費是1100元。這對子城市居民來說不值一提,但對農民工來說並不是個小數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