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米袋子”和“菜籃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6 09:48:11  


 
  在統計意義上,今年與2002年和2006年兩輪通脹兆頭有些相似,今年的物價上漲,又從食品開始,一季度CPI上漲2.2個百分點中,74.5%的因素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所拉動。到4月食品價格上漲了5.9%,拉動CPI上漲了1.9%,在4月份2.8%的CPI同比漲幅中,占到了67%。

  對外說不擔心、不著急,內心裡著大急。當局已著手責令地方,分頭重提“米袋子”和“菜籃子”。以“米袋子”來說,雖然連年糧食豐收,供求基本平衡,但目前繼續增產之路已走不通,而從收購到銷售等各環節,新老問題重重,再遇通脹威脅,“米袋子”已事關重大。

  於此,當局提出要長期不懈地做好平衡糧食供需和穩定糧食價格工作,確保實現糧食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對從種到收各環節,都提出具體要求,重點是三保,即保障人民群眾糧油基本消費需求,保持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糧油消費需求。

  至於“菜籃子”,今年市場出現供求問題、價格問題,確實有天災的因素。商務部數據顯示,4月全國蔬菜價格小幅上揚,納入監測的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上漲0.3%,但較去年同比上漲32.9%。其間天氣因素,影響不小。

  但天災之外,人為炒買炒賣,也影響不小。農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從大蒜到綠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串通漲價行為十分普遍。當局指派物價、工商管理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明查暗訪,全面整治,理順蔬菜、糧油、肉類、雞蛋、奶類、糖料等民眾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秩序。

  在中國特色的經濟和特殊統計中,農業對經濟的起落影響不大,但對經濟成敗有決定性作用,而農副產品則在價格體系中,具有絕對影響力。在這個意義上,當局重新重視“米袋子”和“菜籃子”的問題,是有正面功效的。

  換句話說,中國通脹,未必來源於農業,來源於糧油和農副產品的價格變化,但中國通脹主要由糧油和農副產品價格反映出來。而管好了“米袋子”和“菜籃子”,未必就能控制出物價急漲,就能防範住通脹,但可為物價降溫,為通脹壓力洩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