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企購買日企更應該看重“軟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5 01:13:38  


 
  其次,中國企業併購日本企業的時候,不應滿足於併購或者購買了一個企業的“硬件”,滿足於在異國他鄉有了自身的企業,滿足於攻下舉世皆知的“日本企業最難購買”這個“堡壘”,更應該在併購日本企業的“軟件”——管理上下功夫。大道理不用多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成熟度的提高,企業“一夜暴富”的時代將成為過去,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利潤、管理創盈利的時代正在到來。而日本企業中的精細化管理、差異化管理、思考型管理、數據目標化管理等,都還沒有成為“過去式”,都還有值得學習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併購日本企業的“軟件”比併購其“硬件”更有意義。因為許多管理經驗,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不深入到企業的核心,不可能完全掌握其精髓。

  再進一步說,中國企業併購日本企業的時候,還應該認識到這實際上是在併購一個企業的興衰發展史。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會有高潮和低谷,被中國企業併購的日本企業,大都因為陷入低谷甚至瀕臨破產。不過,這並不意味這個企業就一無是處,其本身的經驗與教訓都還有值得借鑒之處。例如,中國蘇寧電器集團在日本購買日本老牌電器零售企業Laox,許多業者並不看好,認為Laox從擁有130家店鋪淪為只有6家店鋪的企業,幾乎破產,這樣的“洋垃圾”不值得購買,但是蘇寧掌門人則看重Laox在日本的影響力以及品牌效應。這就給人啟示:怎樣看待走向衰勢的日本企業也是很重要的問題。

  簡而言之,日本企業的優質資產不在於它的硬件,它們不像澳大利亞等國的礦業企業那樣有豐富的資源、能源儲備,但卻擁有巨大的人才、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的資源。這其實對中國企業長遠發展更為珍貴。中國企業要加速進軍日本市場,併購日本企業最應關注的應是它們的“軟件”系統,而不僅僅是“硬件”配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