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舟曲之殤 哀悼與哀悼以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09:51:34  


 
  中國有很多政治儀式,但是以平民為主角,並且全民直接參與的儀式,其實並不多,舉國哀悼日成了一個少數的機會,尤其它還是一場表現對所有平凡生命平等尊重的全民儀式。我看到不少中國人自覺參與哀悼,暫緩娛樂活動,將心情調整到國殤的氛圍裡,視之為盡國民本分。社會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因此,雖然兩年間經歷了三次哀悼日,再接觸這類新聞與照片時,我雖身為旁觀者亦深感心中不忍。

  但是,要真正做到對生命的平等尊重,哀悼顯然不夠的。有關舟曲山洪泥石流爆發的原因,目前官方與學界存在兩種對立的解釋。官方強調問題的根源在於地質地貌、突發暴雨等特殊自然因素;學界則指出,不能忽略1950年代至1990年間的濫砍濫伐,以及2000年以來不合理的城市化開發對山區水土環境的破壞。正在山區遍地開花的城市化工程、水電站、高速公路、鐵路,都是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

  目前全國類似舟曲的地質隱患有多少?本期《南方周末》一篇報道稱,據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權威消息顯示,截至2009年中國至少還有1萬6000個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著700萬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這些分布於偏遠山區的地質隱患點平日看似無事,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就可能釀成大禍。

  那麼多民眾依然居住在地質隱患點,這一方面是人口增長加劇了對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與地區發展不均衡,山區居民貧窮、選項有限有深刻關係。

  中國今年的地質災害特別多,凸顯了當局強化自然環境與水土包養工作的必要,要完善防災與災難救援體系,同時將更多力量投入在緩解地區不平等的問題上。

  中國經濟正蓬勃發展,國際地位快速提高,但國內四伏的脆弱地帶與頻發的災害,總不期然地標記出它與理想小康社會、與強盛大國的距離。

  救災,是亡羊補牢。應該肯定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盡心竭力,動員與組織能力屢屢表現十分出色,無奈人類生命既頑強又脆弱,瞬間失去後便無法挽回。所以善治的最高目標與檢驗標準,是在人活著的時候妥善保護他們,最好不要再來一個哀悼日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