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電影的票房霸主與文化符號之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4 10:43:46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唐山大地震》剛剛讓觀眾“以淚洗面”,點映時的《山楂樹之戀》又把觀眾和媒體看哭了。

  就因為這兩部號稱“淚彈”級的影片,越來越多的娛樂新聞把馮小剛和張藝謀兩位導演聯繫在一起:他們雙雙棄權金獅,他們並肩“被申奧”,他們被卷進中國電影有沒有大師的紛爭里糾纏不清,他們被釘在中國電影的坐標上來回比較……

  不錯,在時下的中國影壇,能讓一部電影成為大眾娛樂熱點甚至升華為社會文化現象的導演,細細數來只有張藝謀、馮小剛和陳凱歌,多年來三人來來回回兜著圈子輪流坐莊,從他們的電影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許多超出電影自身的東西和關於中國電影的話題。

  相比陳凱歌的曲高和寡和我行我素,馮小剛對於中國電影的貢獻,最大的莫過於他對於“商業電影”和“電影市場”的追逐與堅守。世紀之交,馮氏賀歲喜劇為冰寒的中國電影市場帶來陣陣暖意。十多年過後,高票房儼然成為馮小剛電影的標簽和引以為傲的資本。而藝術片出身的張藝謀在完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視、反思和批判之後,以一部五彩繽紛的《英雄》宣告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到來,也完成了個人向大眾趣味靠攏的改變,從此遠離《一個都不能少》里表達的低層立場和視角,開始全神貫注於電影市場的一舉一動。

  近年來的中國電影產業化之路,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馮小剛和張藝謀博弈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