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強拆”與“圈地”拖累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4 08:27:34  


 
  “強拆”還在進行時,“圈地”又已現身。目前中國30來個省級地方政府,有20來個出現“圈地”之舉,有人稱為“新圈地運動”,以求將之與第一波地產商“圈地”的浪潮相區隔,是因為這一波出來玩“圈地”的,是地方政府。而農村中因“圈地”和失地而起風波事件,已接連不斷。 

  “新圈地運動”,也被叫做“拆村運動”,就是有的地方政府,其中小到縣,大到直轄市,以城鄉改革試驗、以土地換戶籍等五花八門的名頭,叫農民放棄自己所住的宅基地和所耕的農田,去住保障房,去“上樓”做城里人,由之“置換”大量的土地,供當局發展。由此,一些地方大量拆村、滅村,引起社會關注和反彈。 

  這一波拆村圈地,來自國土資源部2006年定下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其原意是透過增減平衡,控制一個區域的建設用地總體規模,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最終保護耕地。但今年以來地方上利用這一政策,產生的扭曲對策,就是以小城鎮化、新民居、新市民等各種名頭,強逆民意而強拆強圈,甚至像重慶那種地方,更出現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放棄農村戶籍的怪事。 

  “強拆”和“圈地”,一個已持續近十年,一個剛剛興起;一個發生在城鎮,一個出現在農村;一個是逼遷,一個是誘入,看上去是兩件事,實則來自同一黑潭,就是中國政府的錯位、社會公平的缺位、法治的離位。 

  從中國各地目前發生的“強拆”糾紛和“圈地”風潮來看,大多數“強拆”,屬於政府和商人對民眾的掠奪;大多數“圈地”,是城市對農村的掠奪。如果是掠奪,為何會發生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下,為何是由政府來唱主角呢? 

  首先,這類事發生在30年前就不算事,因為公有制、計劃經濟下,官民一家,全都姓共,沒有利益、權利之分。而在改革了30年,市場經濟建立了十來年下,產權利益和公民權利的聲張,在大多數民眾心中,已是理直氣壯。與民眾權益覺醒的同時,政府和商家也在異化,政府之依靠土地財政,變得毫無顧忌,商家的攫取土地收益,變得明目張膽。 

  “強拆”與“圈地”還是有些不同,那就是後果不同,發生在城鎮中的“強拆”,最極端的就是居民自焚、跳樓等為結局,最後在司法強壓下可以“私了”。而農村中因“圈地”和“拆村”出現的風波,則多引起群體的抗“法”,暴力的衝突。 

  不論是城市“強拆”還是農村中的“圈地”,都已激發出更尖銳的官民對立,如不對政府進行政治改造,對社會進行法治改革,沒有辦法解決,就算是再增百萬公安,也將彈壓難定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