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阿拉伯衝擊:中國經濟減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1 09:54:29  


 
  原油價格的上漲,與其他大宗商品,尤其是糧食價格的上漲一起,產生惡性循環:通脹引發更多新興市場地區的動蕩,進而進一步推高原油及大宗商品的價格,對於已經苦於通脹的主要新興經濟體來說,經濟及金融危機的風險加大;而對於正處於脆弱經濟復甦中的發達經濟體來說,是一次“貿易條件及可支配收入”的衝擊,經濟復甦會顯著放緩,魯比尼甚至警告說會進入“二次衰退”。

  其實新興市場國家受害會更大。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通脹形勢惡化,國際投資者風險厭惡加劇,而通脹率上升(儘管食品與能源在核心通脹率構成商品籃子內)可能會令各國央行考慮加息,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流,導致金融市場動蕩。資本外流,加上一些依靠石油進口的新興市場國家貿易條件惡化,通脹率高,貨幣貶值的壓力加大,為國際投資者帶來投機機會。

  所有這些,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最重要的是對決策者的心態產生衝擊,穩定在一系列政策選擇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溫家寶總理昨天通過互聯網回答公民的問題時,表示今年經濟增長將會保持在7%左右,這已經說明了許多。實際上,中國經濟在2010年一直處於放緩的通道中。如果我們更相信用電量,而把GDP數據作為參考的話,可能獲得更真實的圖景:去年四個季度GDP的增長分別為:11.9% 10.3% 9.6%,9.8%,而用電量分別增長了22.7% ,18.0%,11.0%,5.5%,第四季度發電量減少了6.3%。這裡面當然有為了完成減排指標拉閘限電,但也難以隱藏經濟增長放緩的實際情況。

  也許明天即將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更能說明問題。1月份的PMI為52.9%,已經是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認為接下來的幾個月會繼續下降。問題是,會不會下降到50以下,即經濟進入收縮呢?

  以小排量汽車購買稅收優惠政策的終結和北京控制汽車增長為標誌,以及國務院12個月內三次強力打壓房地產價格,都表明投資和消費的兩個最重要的部門將會受到很大影響。中國包括銅在內的主要金屬的庫存量都已經上升,是經濟放緩的另一個指標。

  經過一連串的加息和不停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企業層面的流動性已經感到很緊。這一輪對付通脹的貨幣政策如果進行得過猛,綜合上述政策的叠加,可能會傷及經濟增長,硬著陸的風險加大。

  而中東北非事變如果持續下去,油價大幅度上升,全球經濟復甦受阻,甚至出現滯脹的局面,是不能排除的。但中東北非政局的巨變,對中國決策者心態會產生影響。決策層會將穩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將在不得不考慮貨幣政策收緊的副作用,而考慮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減緩油價上升帶來的壓力,同時通過財稅政策,如為工薪階層減稅(即提高個人收入稅起徵點)、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等來減緩通脹給中低收入階層生活帶來的影響。但無論如何,今年增長放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