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寬財政、緊貨幣”政策走到死胡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3 14:20:45  


 
  “寬財政”希望達到的目標——保增長 ,則本無必要。隨著大規模的產能釋放,消費需求增長將接替投資需求,發揮穩定經濟增速的作用。按照我們的量化模型預測,今年GDP增速有望達到9%~9.5%左右,這一預測也得到一些經濟學家的認可。而這一速度遠高於政府工作報告中預定的8%目標。筆者曾撰文分析,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維持9000億元財政赤字,試行寬鬆財政政策,並無必要。

  綜上所述,“寬財政”政策令我們付出惡化財政結構的代價,而為實現增長目標,本無必要付出如此代價;“緊貨幣”政策令我們付出惡化經濟結構、傷害民間經濟活力的代價,而為實現控通脹目標,也本無必要付出如此代價。

  “寬財政、緊貨幣”這一政策組合之所以被視為不易國策,背後的機理與認知誤區不難分析。

  一方面,中國政府掌握強大的資源統合能力,強力介入經濟生活。在現行財政制度安排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強烈動力去掌控更多的社會資源,而“量入為出”、缺乏民間制約的環境,必然導致財政支出擴張速度高於經濟增速。“寬財政”極易被認定為經濟增長的拉動器,從而成為常規。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的新古典教條,又俘獲了一大批受過西方正規經濟學訓練的政府官員。“緊貨幣”所傷害的小型企業、民營經濟,則不具備大型國企那樣的游說能力。事實上,“緊貨幣”政策客觀上賦予了國有壟斷企業、地方政府相對於民間經濟更大的資源優勢。從民間到政府,都沒有真正認識通貨膨脹作為一種周期現象的客觀規律,誤讀了貨幣政策的作用機理。

  其結果是,政府過高估計自己調控經濟的能力,相機決策成為隨機衝擊,迫使中國經濟遠離最優運行狀態。

  事實上,應考慮如下的政策組合。一方面,實施平衡的、而不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央行應該停止加息、提升存款準備金。這將緩解民營經濟面臨的信貸窘境,讓更多富有活力的小型企業獲得信貸資源的支持,從而以更高的效率實現經濟與就業增長。另一方面,實施平衡的、而不是寬鬆的財政政策;財政部應考慮削減財政赤字。這將有利於控制投資衝動,進而幫助抑制通貨膨脹,從長期而言,也將有利於建設財政“緩衝墊”,而這樣的“緩衝墊”在未來經濟步入下滑期時至關重要。這樣做,才有助於從根本上糾正中國經濟亂象的根源,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