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狀元的選擇讓內地一流大學“二流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0 15:45:42  


  高考狀元的名頭落在哪個參加高考的高中生頭上,實在是一個沒有定數的事情。因為對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來說,影響一兩分之差的因素太多了。然而,在中國大陸,“狀元”與否,其結果絕對不是一兩分的差距所能衡量。

  簡言之,“狀元”是一個踏腳石,是一塊起跳板,頭頂“狀元”的學生,可以為自己爭得更好的選擇機會。2011年各地高考的狀元,有許多就充分地利用了這個選擇的機會。北京高考的文理科4名狀元,上海、湖南等地高考的文理科狀元,全部選擇了就讀香港的大學;截至目前,僅在包括北京在內的6個省、區、市,就有11名高考狀元選擇了南下香港;僅香港大學一家,今年就收到了1萬多份來自大陸內地高中生的申請,升幅比去年增加14.8%,香港大學計劃在1萬多名大陸內地申請者中,招收本科生300人左右,其中已初步決定錄取的40名北京考生中,文、理科最低分數線分別為638分和654分……

  香港的大學,近幾年把越來越多的大陸內地高考尖子生收羅走了。不是香港的大學來“掐尖”,而是大陸內地的高考尖子生唯恐自己不尖,入不到人家香港的大學的法眼裡去。如此一來,大陸內地的一流大學,無形中就被“二流化”了。北大、清華成了高考尖子生去不成香港的大學之後的退而求其次的備選。不僅如此,高考狀元以及尖子生的選擇還讓大陸內地一些一流名校的“掐尖”之舉顯得特別可笑。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但是,什麼時候,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上的大學就成了“高處”了呢?1842年,清廷準備在割讓香港島的條約上簽字之時,紫禁城中上朝的文武官員竟少人聽說過英人索要的香港島的名字,更多人甚至連其所處何地都不甚了了。1898年,新界租約使得香港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地域邊界。這一年,正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意義上的大學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的設立之年。此後12年,1910年,香港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的前身——香港西醫書院方才成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