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使用否決權:一切應從國家利益出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3 08:10:10  


 
  相比利比亞,叙利亞石油產量不大,但中石油的作業產量在該國所有外企中名列前茅,一旦局勢不穩,遭受損失也大。而且以叙利亞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戰略位置,以及被稱作“世界小國中的最大國家”的地位,中國不可能無動於衷。因此這一次,中國投反對票反對強制更迭叙利亞政權、接待叙利亞反對派代表團訪華,都凸顯中國在吸取處理利比亞內亂的教訓後,為維護國家利益,表現出更為主動、積極的國際政治策略。
  
  除了國家利益,中國政府也開始將“國際責任”落到實處。回溯叙利亞危機,工業不振、高失業率等才是問題的根源,西方強國習慣用“政權更迭”來解決問題,則讓危機加劇——縱觀“阿拉伯之春”掃蕩過的國家,這一模式不斷上演,屢試不爽。如果對地區事務保持沉默,長此以往,不但中國在中東的經濟利益難保,也有損國際形象——作為世界“經濟巨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難免給人“外交侏儒”、“不負責任”的印象。況且中國長期奉行和平共處的外交原則,反對干涉他國內政,也獲得國際認可。既然反對,總不能喊一喊就行,需要有實際行動。對比中國在利比亞和叙利亞問題上的態度,哪個消極,哪個積極,一目了然。

  今天的中國已經重回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在很多重大國際問題中,中國的聲音舉足輕重,某些時刻甚至是決定性的。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國際社會的期望,同時化解一些外界的顧慮:對其他國家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的民眾來說,雖然中國投了反對票,但這不意味著中國與所謂獨裁者站在一起,投票行為取決於是非曲直,中國將成為一支推動和解的力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難免擔心中國以後會頻繁使用否決權,在國際事務中針鋒相對,對此,中國不應有所退縮,正像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2月9日說的那樣,“中國使用否決權是謹慎和負責任的,但不能指望中國不使用,該出手時,中國一定會出手。”

  中國的政治傳統和文化基因有別於西方,政策取向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國不贊成強加於人,也不應怕激怒西方,只要更加清晰確切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主張,就是成熟、自信、負責任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