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維權需要“天天3.15”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9 16:40:13  


漫畫:示衆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美國《僑報》3月18日載文《維權需要“天天3.15” 》,摘要如下:

  又是一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又是一段不良商家的黑幕集中遭揭發的時期。而其中最講究“定時發射”的,便是大陸央視“3.15”晚會了。一如往年,今年的晚會,又曝光了一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如麥當勞銷售超時儲存的食品、江蘇宜興液化氣摻假、廣東汕頭醫療垃圾造玩具、羅維鄧白氏低價販賣1.5億個人信息數據、中國電信為垃圾短信大開方便之門等。

  驚詫痛心之餘,觀眾難免還有疑問:這些令人揪心的“高質量”醜聞,顯然是精心製作了不少時間,才得以在“3.15”晚會上作為年度重點被曝光的。為了這場晚會,黑幕遭揭發的時間難免被推遲。而這就與消費者迫切的知情意願產生了矛盾:是晚會為揭醜聞而開,還是醜聞為晚會“助興”?這場維權盛會,是否本末倒置?

  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也有輕重緩急。如果說多收一天中國電信的垃圾短信無大礙的話,那麼多用一天宜興的摻假液化氣,就可能釀成人命關天的大禍了。這種液化氣摻混了大量二甲醚,而二甲醚對液化氣罐的安全橡膠圈和連接管具有腐蝕性,長此以往,可能造成洩漏甚至爆炸。晚會上,主持人也坦言,工人們在可能有液化氣洩漏的環境中直接拿出了鐵扳手,這讓他“特別揪心”,因為當時“哪怕有一點點火星,真的不可想象”。——是的,拖延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就等於剝奪了他們自我保護的權力。

  曝光黑幕,不一定要等“3.15”。三亞“宰人島”事件乃至早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均是在“3.15”以外的普通日子里被曝光、然後形成風暴的。而作為一年中消費者維權的高潮,“3.15”晚會可以總結經驗、可以分析原因,但惟獨不適合首發事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