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收回撥款”提供了慈善互動範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9 14:59:52  


  信息不透明、抽取管理費過高、行政化意味太濃等弊端,一度讓我們的慈善事業陷入“信任危機”。有人因此呼籲慈善呈現新貌,但建議的做法與方式,無外乎靠紅會的自律與相關部門的監管。如今,香港特區政府收回援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的200萬港元捐款,卻給我們帶來一種新思路,即慈善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單方面要求紅會自律不是最優方式,捐款者適時適當的苛刻有利於慈善事業的完善與推進。

  一者,慈善不低調。香港特區政府從捐款開始,到如今追回,一直都是高姿態,這一方面可以充分促進信息透明;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形成示範效應,讓更多的企業或機構學習,讓慈善價值充分體現。

  二者,善款問去處。在我們原有的慈善理念中,行善的完成標誌是款捐出去,很少有人會主動追問自己的捐款去哪裡了。而香港特區政府具備這樣的主動性。更讓人詫異的是,僅僅因為這所中學改遷沒有通知自己,就要收回捐款。這看似苛刻、較真,但仔細一想,真正的慈善何嘗不是這樣呢?不苛刻一點,善款被胡亂使用甚至中飽私囊的幾率太高了。

  三者,善款可追回。我們不妨做一個完美的設想:如果每一個人的捐款都能知道其去向,用於何地,用於何事,如果不知道便有權利追回,這樣的慈善豈不是完美了?而這其實並不難,只需要信息充分透明即可。比爾•蓋茨在談到慈善機構透明度時曾稱,美國的基金會是公開的,所有的項目和捐款可以讓公眾隨時查閱,這值得我們借鑒。

  解決慈善“信任危機”,慈善機構與監管機構是一個環節,慈善者則是另一個關鍵環節。只要每一個行善者都具備香港特區政府這種較真勁兒,捐款不低調,且要問去處,不知就追回,那慈善信息的透明度,還會像如今這般“猶抱琵琶半遮面”麼?(時間:5月29日 來源:寧波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