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傅應川:台灣是美中戰略衝突的槓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8 11:11:10  


  中評社台北6月28日電/台灣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傅應川今天在旺報撰文說,香格里拉對話”現在成為美國遏制中共,宣示其亞太政策,鼓動南海周邊國家圍剿中共的舞台。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今年香格里拉對話的演講中,闡釋了美國的亞太政策及其新軍事戰略計劃。未來美國會持續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到2020年美國海軍有60%的軍力將部署到太平洋地區;並稱這是所謂的“力量再平衡”戰略。 

  意在散播威脅論 

  帕內塔的演講,對美國新軍事戰略計劃有了新意。其論點更符合近期一些軍事分析家的看法。他們認為,依照美海軍情處的預測,未來中美在太平洋上海軍的實力將逆轉;“空海一體戰”亦面臨著挑戰,實施遠端精確打擊,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因為,太平洋上的作戰環境,讓共軍擁有“主場優勢”。共軍得益於隱蔽、分散的海、空及二砲基地;以上百的機場,對付美軍的十餘個機場,並以強固的導彈陣地,對付美軍無法掩蔽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共軍享有巨大的優勢。而更嚴重的在“邊際成本”。共軍可以用美軍一艘作戰艦艇的成本,生產出數百枚甚至上千枚反艦導彈。此一導彈數量是整個艦隊難以負荷之重。 

  文章認為,美國所能擁有的是地緣戰略優勢。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建立的盟友和夥伴關係網絡。美國利用這些網絡,迫使共軍不得不攻擊更多的國家,而削弱其優勢。故潘尼塔的演講,其意在散布“中共威脅論”,布建並強化其在亞太的盟友網絡,以對抗中共。 

  幾乎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造訪了北京,接著又在“上合組織”會議中,展現出團結力量,成功凝聚共識。成員國同聲反對對敘利亞的武力干預或強行“政權更迭”。會議期間,多國競相要求加入組織。象徵著組織的擴大,亦代表多極世界新力量的形成,具有地緣戰略上的特殊意義。 

  重經濟更勝威懾 

  香格里拉對話的成員以西方世界或海權國家為主體,而上合組織則結合了陸權國家及其意識形態,展現出與海權國家分庭抗禮的意味。中共的兩樣情,確定了他的大國影響是陸權國家屬性。從地緣戰略“國家有機體”的角度視之,陸權國家重資源,而海權國家長於商業及貿易利益。中國大陸處於史派克曼(Nicholas J. Spykman)所謂的“邊緣地帶”,具有陸權與海權的雙重性格。 

  中共得到“上合組織”的支持,減輕了陸上翼側威脅。基於貿易的擴張,必須突破第一島鏈的束縛,走向大洋。戰略上,美軍的盟友網絡,分散配置的“再平衡”戰略,雖然可以減少遭致攻擊的損害,但“分散”的結果,亦難對共軍採取有效的攻勢打擊。故美國的戰略,重在經濟利益而不在軍事威懾。旨在攪動亞太安定環境,激起軍備競賽;犧牲亞洲的經濟成長,破壞中共在安定環境中的發展勢頭,以達到遏制的目的。 

  文章最後說,應對美國的這種戰略,中共不宜追求廣泛的攻勢而與美國及其盟友為敵,宜採重點打擊,導致整個防衛網絡的逐漸崩解。但從地理形勢上看來,突破位置的選擇,不外從琉球經台灣到菲律賓這段島鏈。無可諱言的,在心理上台灣存在於美國的盟友網絡中;雖然兩岸關係正逐漸改善,但不致影響戰略格局。台灣正處在兩強衝突的風暴中心,勢必要正視戰略環境的變遷,重新思考未來的戰略走向,考慮可以接受的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安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