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崔天凱: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成敗取決於亞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5 16:02:53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5日在港表示,亞太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兩國的亞太地區政策以及兩國間的互動,對亞太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應始自亞太,成敗很可能也取決於亞太。

  新華社報道,崔天凱當日受邀在香港亞洲協會發表題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的演講。他說,中美應共同努力,探索出在亞太和平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積極互動模式。這將不僅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成功,也必將對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他說,對於中美在亞太地區如何相處,雙方己經有重要共識,特別是在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對美國國事訪問期間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對此有明確的表述。

  為了把這一共識落到實處,崔天凱提出四點建議:

  一、培育互信。互信是一條雙行道,需要雙方共同作出持續、嚴肅的努力。雙方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對方的戰略意圖,採取實際行動,形成以互信帶動合作,以合作促進互信的良性迴圈。中美在亞太的政策是相互塑造的。如果真心誠意地把對方當作夥伴,那麼將會收穫一個夥伴。

  二、坦誠溝通。中美關係保持健康持續發展,對兩國、地區、世界都十分重要。同時,中美關係相當複雜,不斷會有新問題出現,需要雙方坦誠溝通,講明各自利益關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過去三年多,中美通過領導人會晤、戰略與經濟對話、戰略安全對話、亞太事務磋商等,就地區形勢、各自亞太政策、地區熱點問題等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在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地區多邊機制中保持著密切溝通與協調,對彼此在亞太的相處之道,也作了有益的共同探討。

  三、拓展合作。中美在亞太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都希望亞太經濟增長,地區貿易投資進一步便利化。雙方都希望地區保持和平與穩定,有關熱點問題得以管控,都需要應對恐怖主義、海盜、跨國犯罪、大規模傳染病等挑戰。雙方都將得益於地區機制良性發展、區域合作走向普惠共贏。

  四、管控分歧。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社會制度不同,對一些地區事務看法有分歧、利益有碰撞、策略有差異,是很正常的。中美關係已經足夠成熟,雙方不僅要善於抓住“同”,更要正確對待“異”,以更加開放、包容、積極的心態,開誠佈公地開列分歧“清單”,通過冷靜務實的討論加以管理和解決,找到利益匯合點和最大公約數,為中美在亞太的良性互動掃清障礙。

  崔天凱說,去年6月,中美在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戰略對話框架下,正式啟動亞太事務磋商機制。之後不到一年,雙方進行了三次磋商,頻率之高在中美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中是少見的。在磋商中,雙方就亞太形勢、各自亞太政策、中美在亞太互動等廣泛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對話,增進了了解,擴大了共識,促進了合作。實踐證明,中美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實現在亞太的良性互動。

  崔天凱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始終是亞太持久和平的維護者,互利合作的推動者,共同繁榮的踐行者。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意圖是透明的,政策是建設性的,態度是包容的。

  ——安全上,中國主張各國建立互信,謀求共同安全。中國從來沒有想過“一家獨大”,也不贊成別國有這樣的企圖。通過損害別人的安全來確保自己的安全,結果將是誰都更不安全。

  ——經濟上,中國致力於本地區乃至世界各國的普遍發展繁榮。中國從來不追求“一枝獨秀”,也不相信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一枝獨秀”。

  ——地區事務中,中國主張地區的事情由地區國家商量著辦,尊重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駕駛員”作用。中國從來不搞“一言堂”,也不希望別人去做這種無謂的嘗試。

  崔天凱說,中國在亞太地區尋求的是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致力於構建的是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希望看到的是各國之間的良性互動。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是各國共同利益所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