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發展成就倫敦奧運會輝煌戰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5 14:49:03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實行的“舉國體制”,是世界上凝聚力強大的超級人口大國的體制,政府有最龐大的稱為“國家體育總局”的部門,各地方都把培養體育精英當做工作重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是花費物質精神長期修來的功德。中國像培養“良種”農作物一樣,按照奧運及世界比賽標準,到各地民間發掘體育天才,先在本省,然後到中央優越條件下進行訓練培養,社會有機配合。

  8月1日,23歲的林清峰獲得舉重金牌在電視上亮相,和他闊別6年半的父親簡直認不出他了。《紐約時報》把這事當做負面例子,其實這正是“全國一盤棋”、“犧牲小我為大我”的中國社會政治的特色,別國無法理解與效仿。

  但中國這次倫敦奪金只是囊括羽毛球、乒乓球9塊,其他多半來自競爭性較“輕”的賽項。中國歷來200多金牌四分之三來自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舉重、射擊等項目。籃、排、足三大球,足球沒資格去倫敦,籃排球連銅牌都沒拿到,女子水球一場也沒贏,這就使中國的“金”輕了許多。

  中國對准金牌的“舉國體制”當然會忽略普及運動、促進全民健身強心,這和美國恰恰相反。美國傳統不玩歐洲足球(美國“足球”是用手玩的),近十多年來才形成風氣,美國許多城鎮都有足球場,經常舉行不同年齡兒童、少年的足球賽(由家長出錢出力),因此很快變成足球強國,這一經驗值得中國學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