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朝鮮核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第一塊試金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1 09:40:57  


4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克裡。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30日載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第一塊試金石》,摘要如下:

  從習李新體制正式開始以來,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會見最多的外國政要估計是美國人,外交話語中提及頻率最多的可能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雖然對於這個新型大國關係的具體內容似乎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這個中美關係新的定位有效性的第一次大考卻已經到來了,這就是朝鮮核問題。

亞太安全機制真空導致朝鮮核武化

  朝鮮一意孤行發展核武器的做法受到各方譴責的當下,我們似乎需要思考朝鮮為什麼會走向核武裝?為什麼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沒有能夠阻止朝鮮選擇核武化?

  冷戰時期,朝鮮和韓國分別屬於蘇聯和美國陣營,雙方儘管都曾經考慮過單獨核武裝,但都沒有真正付諸實行,原因是兩個超級大國某種意義上向他們提供了安全保障。冷戰結束兩極格局解體,朝鮮事實上失去了蘇聯的核保護傘和安全保障,遺憾的是同東南亞有東盟(亞細安)來包容失去外部安全提供的舊蘇聯陣營國家不同,東北亞並沒有這樣的地區機制,東北亞地區的主要大國之間也缺乏相應的協調機制。剛剛經歷了“天安門事件”的中國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國內的經濟建設和改善周邊環境上,對朝鮮的安全擔憂可能不僅是無暇顧及,也是力不從心,而1992年中國同韓國正式建交則更加讓朝鮮感到中國在安全上的不可依靠。

  另一個大國——日本由於冷戰中生活在日美同盟的保護膜中,戰略思維訓練不足和對安全產生的“鈍感”,阻礙了日本從戰略高度思考朝鮮的安全擔憂。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更沒有能力和意願去關注遠東事務。美國則在上個世紀90年代處於冷戰後的“單極世界”的頂峰時代,在外交上致力於建立一個以美國模式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張,以及海灣戰爭中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打擊能力,都讓朝鮮這個冷戰孤兒感到極度的安全恐懼,對於朝鮮這樣的貧窮小國發展龐大的常規武器費用昂貴,而且也無法同美國抗衡,這讓朝鮮認為唯一能夠保障自己安全的辦法就是發展核武器。

  可以說美國早在20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朝鮮核問題的嚴重性了,美國前總統卡特訪朝,美朝會談也進行過多次,但是由於雙方在實力上的巨大懸殊,美國並沒有真正把朝鮮作為一個談判的對手。冷戰後最重要的亞太國家中美之間則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波折和磨合,沒有為雙方協調處理朝鮮問題提供可能。另一方面,美國加強日美同盟等做法進一步加深了朝鮮方面的恐懼,“安全困境”在本地區不斷升級。朝鮮自身對於冷戰後的國際安全局勢的過度惡性判斷,美國的安全威脅以及主要大國對於朝鮮的不關注造成朝鮮最終在核問題上越走越遠。(當然還有金日成突然辭世等各種其他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