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還沒有為在中東的領導角色做好準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30 08:47:19  


5月5日,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左二)乘專機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外交部副部長翟隽(右)在機場迎接。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沙特阿拉伯《中東日報》6月28日載文《中國在中東的“嬰兒步”》,摘要如下:

  由於美國似乎已決定放棄領導權,中國會填補中東或將出現的空白嗎?奧巴馬最近呼籲中國在巴以和談中發揮“積極作用”,無疑是為該問題推波助瀾。伊朗新總統表示將很快訪華,令有關北京在中東作用的猜疑愈演愈烈。但中國是否已為在中東的領導角色做好準備?答案仍是“沒”。

  誠然,過去30年間中國在該地區的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走出去”的戰略迫使北京發展積極的外交政策。在中東,這種戰略效果顯著。去年,中國成為該地區最大貿易夥伴。過去兩年內,積極打造“藍水”實力的中國海軍,對從阿曼灣到亞丁灣的多個國家進行訪問。中國還加強了其作為地區主要軍火供應者的地位。去年,中國向該地區6個國家售出10億美元的武器。或許更重要的是,解放軍海空軍正在與包括兩伊甚至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建立軍事關係、舉行聯合軍演並交換信息。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對中東的了解大幅提升。1970年中國僅有120人會說波斯語,會阿拉伯語的僅寥寥數十人。如今,成千上萬中國人已掌握中東語言。中國設立了一系列研究中東政治、歷史和文化的機構。許多中國人已在中東工作過,更多中國遊客正紛至沓來。

  不過,談論中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或許仍為時過早。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要謹記一個詞:謹慎。在中國,外部世界通常被視為危險的源頭。這個國家歷史上曾被外來侵略者欺壓。此外,中國曾擁有“大陸性”經濟體系,認為本國擁有或能生產出所需的幾乎所有物品,因此避免依賴對外貿易。即便曾是國際貿易通道的絲綢之路,也從未對中國整體經濟發揮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