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色彩”在國際軍火展日漸濃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4 10:03:37  


 
  2008年以前,撰寫西方武器、美國武器的文章真的比較容易,因為在展覽會上,美方派發的各種文件、資料最為齊全,包括尺寸、性能等。2009年開始,美國、英國的各大軍事裝備公司,停止派發所有武器技術資料,改為專家講解,詢問原因,馬上有媒體負責人上前回答說:是節約紙張!其實這是對抗武器仿制行為的措施!

  針對誰呢?儘管不完全是中國,但是也許中國首當其衝。

  幾次國際展覽會上,都發生了所謂的“中國人間諜案”。文章指出,間諜醜聞當然不是好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看,中國的確有一批人在為國家的事情操心,想盡辦法學習。

  再回到中國公司的表現,近年來大批武器雨後春笋,年年更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軍事工業國家不是歐美老牌大國,而是韓國、土耳其等。

  在武器裝備質量方面,韓國、中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年裝備更新,例如中國的遠程火箭炮、制導火箭炮、制導炸彈、短程彈道導彈;韓國的步兵戰車、主戰坦克;土耳其的裝甲運兵車等等。土耳其對自己進口的中國B611彈道導彈改良之後再出口,由於加裝了北約制式的GPS,打擊精度甚至高過中國的產品。

  北方工業公司推銷非常獨特,幾乎不像中國公司,非常懂得利用媒體,不問也會主動介紹出口裝備的各項指標,生怕記者知道得不多。

  記者的實力、人數也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崛起狀況。90年代中期以前,從莫斯科到巴黎、範堡羅航空展,以及巴黎、土耳其、中東的陸海軍展,亞洲記者多數都是手持了短炮的日本記者。如今展覽,日本同行越來越少。與此相反,是中國記者、韓國記者的大量增加,近年來甚至發現中國的地方記者都積極參加。(作者為平可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