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精英對視:不互視為敵人 信任度極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13:56:11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12月的北京,北太平莊一座寫字樓的小會議室裡,羅援將軍坐在橢圓形會議桌一側的中間,房間盡頭是一個投影,屏幕上投著一份報告的封面,紅色的色塊上沉著主題——《中美安全關注調查——對方眼中的我》。 這個調查項目和聯合報告是由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和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共同完成的。因為是一個小型的會議,包括項目資金提供方在內的嘉賓也只有十幾個人,參會的都是圈子裡頂尖的人物,軍方著名鷹派人物朱成虎,著名國際關係學家時殷弘。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美的民間和精英是如何看待對方的?歷時一年,首次的雙向調查,從對方眼中看到自己,中美雙方都希望此項調查能夠定期實施,通過縱向比較發現影響中美戰略決策的長期、穩定的因素,並發現戰略決策和民意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的。

  1

  出乎意料的結果

  部分樣本不具直接可比性

  中國受訪者,特別是地方政府官員,認為美對台軍售是導致兩國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精英,特別是退役軍官和商界精英,則對聲稱的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和知識產權問題特別擔憂。

  這個結論讓與會的專家感到意外,整個調查集中在中美互信和文化印象、全球角色與威脅認知、具體的安全挑戰和機遇三個領域。

  研究項目分為兩個階段,在中美兩國分別進行,使用同一份調查問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利用專業的民調機構、通過科學的方法在中美兩國分別進行精英和公眾調查。

  第一階段就兩國公眾和精英們的觀點進行調查,接受調查的兩國精英來自五個領域:政界、商界、學術界、軍界和媒體界。第二階段是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研討會,具有上述五個領域背景的外交事務專家就調查結果及其對中美關係可能產生的影響展開討論。

  美國公眾調查於2012年4月30日至5月13日進行,調查對象為1004位成年人;精英調查於2012年3月1日至5月20日進行,調查對象為305位精英人士。中國公眾調查於2012年5月2日至7月5日進行,調查對象為城鎮地區的2597位成年人;精英調查於2012年5月22日至8月22日進行,調查對象為358位精英人士。

  報告稱,中美兩國調查數據中的軍方類別可能不具備直接可比性。中國的軍方精英數據,僅包括軍方專家學者,而不是軍事作戰人員或退休的軍官;在許多問題上,軍方學者的觀點,很可能並不代表解放軍廣大官兵的看法。相比之下,美國精英調查中的軍方精英由退役軍官組成。

  政府官員類別同樣也不具直接可比性。中方調查數據中的“政府官員”主要指省市級官員,不包含中央政府官員;此外,這些官員中大多數早已退休。而美國的調查數據中,“政府官員”均為聯邦政府現任官員,大部分來自行政部門,也有一些來自立法部門。

  2

  不視對方為敵人

  但信任度極低

  在中美兩國公眾和精英人士中,將對方國家視為敵人的人數所占比例很低。兩國中將對方國家視為敵人的公眾比例大致相等,在美國和中國分別為15%和12%,同時把中國視為敵人的美國政府官員只有2%。

  美國公眾和精英中,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人占明顯多數,而將中國看成夥伴的人也不少,16%的美國公眾以及13%至22%的各領域美國精英持此觀點。45%中國公眾將美國視為競爭對手,而明顯多數的各領域中國精英將美國視為競爭對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