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4年中國股市:夾縫中成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15:10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加上中國央行堅持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預示著今年中國流動性仍然趨緊,從臨近年關時發生的最新一輪“錢荒”就可以窺到端倪。

  而IPO重啟更會對股市資金形成抽水效應。研究機構預計,2014年A股IPO數量有望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融資規模可達2500億人民幣。同時,定向增發等再融資規模也不會小於去年。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A股公司再融資規模超過5000億元,已超過2012年全年水平。預計2014年股市融資總規模超7000億元。如此龐大的融資需求,對高度依賴流動性的中國股市的壓力不言而喻。

中國股市在艱難中成長

  2013年,中國基金經理表現差異顯著,有的收益超過80%,而有的虧損近30%,中國投資者曾經熟悉的“普漲牛市”一去不返。

  去年四季度,在主板低迷的同時,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經濟成長股頻創新高,曾經引發估值過高的疑慮,但經過近兩個月的調整,創業板指數又重新回到歷史高位。

  筆者對以上兩個現象的解讀是,2013年見證了中國股市的一些深層次變化。過往的一些投資信條——比如逢到牛市或利好個股就會普遍上漲、僅憑公司的估值來判斷其股價走勢——已經無法駕馭新的市場環境。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5倍市盈率的股票與50倍市盈率的股票將長期共存。換句話說,5倍市值的股票看上去便宜,卻未必值得投資;50倍的市值看上去高得咋舌,卻可能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這正是中國股市趨向成熟的一個表現。

  以往的中國股市,“資金市”、“政策市”、“跟風市”特征明顯,是一個弱有效的市場。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投資者逐漸成熟和理智,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的緊密度在逐漸增強,而這裡所說的宏觀經濟,也不再是過去粗放發展階段所關注的單純增長率,更多是指增長結構、增長質量。因此,現在判斷市場走勢,需要看宏觀、看政策、看資金,三者缺一不可。

  以這三者看,中國股市中曾經的一些寵兒,如鋼鐵、銀行和地產股,很難風光再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