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唱衰中國論再起 不可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4 09:03:33


資料圖:2013年10月1日,在沈陽北陵公園,幾名游客手拿國旗拍照留念。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4日載文《唱衰中國論再起》,摘要如下:
 
  未來幾個月,中國政府將面臨困難重重的局面。它必須不辜負人們的期望:在不破壞經濟穩定、不引發社會動蕩的情況下,實施經濟改革並遏制不斷增長的信貸供應。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管在多大程度上開放市場,在經濟的方方面面,政府仍然擁有很大權力。即便如此,不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也無法實現各種不同的目標。

  Jupiter中國基金(Jupiter China Fund)的經理菲利普•埃爾曼(Philip Ehrmann)表示:“否認中國經濟形勢大好的人又出現了,他們向那些願意聆聽的人發出警告:中國由債務拉動的增長終將失敗。”他認為這些擔憂是沒必要的。“中國新一屆政府已明確表示,將展開切實改革,應對經濟中越來越明顯的(不管有意與否)過度現象。”

  “在討論中國經濟時,總是會有看好和唱衰的人。這歸根結底要看他們相不相信中國政府,”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高級國家風險分析師埃爾文•布洛(Erwin Blaauw)表示,“中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經濟的方方面面,這是中國迄今沒有出現危機的原因。”

  可能導致中國陷入危機的一大風險是日益擴張的信貸供應。中國政府已明確表示,希望控制信貸供應,讓各家銀行更明確自身在管理流動性方面的責任,而不能每回都依賴中國人民銀行(PBoC)會在請求之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

  有些時候,中國央行沒有立即對市場需要增加流動性的局面做出回應,結果引發了市場的劇烈波動,例如關鍵隔夜貸款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出現飈升。然而,央行最終無一例外都會向市場提供必需的流動性。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金融機構是將這解讀為一種令人寬慰的信息,說明政府不會不管它們,還是將這看作一種警告,表示它們應該管好自己?

  布洛的看法很樂觀,他認為,“銀行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流動性方面的責任”。最終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某一家銀行破產,但不至於引發系統性崩盤。但他又說,“我們還沒有到那種境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