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舌尖》在變,中國味兒不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09:02:45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大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近日播完了最後一集《三餐》,內容涉及高考、富士康工廠、空氣質量等話題,有讓美食淪為配角之嫌。在一部表現中國美食的紀錄片中“塞”入太多社會文化議題,是《舌尖2》播放以來一直伴隨的“吐槽”,不少人懷念純粹的《舌尖1》;可當外媒調侃《舌尖2》拍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片,卻又激起網民的反擊。一部《舌尖2》,讓中國人又愛又恨。
 
  美國《僑報》6月2日載文《〈舌尖〉在變,中國味兒不變》,文章說,這也是食物與性格最微妙的一種關係。當普通中國人圍坐在餐桌前,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狀態。一旦上了餐桌,爭議暫時擱置一邊,這倒不是人們只顧貪圖口舌之歡,而是中國人已習慣了用美食去觸發共鳴、協調關係。因此,在中國人眼裡,舌尖上只有五味調和,沒有意識形態;只容溫情的吐槽,不容刻薄的質疑。
 
  中餐最美妙的精髓在於將多種味覺進行調和,不論酸甜還是苦辣,都能呈現出完美的口感。這對於處於快速變化的中國社會而言似乎是一個隱喻。如今,中學生拼高考,大學生拼就業,戀愛結婚者為住房揪心,年長退休者為健康養老思慮……很多事短期內都難以調和,唯有在餐桌上,酸甜苦辣鹹依舊完美融合。因此,中國人通過食物,慶祝收獲的喜悅,撫慰受傷的身心,品味複雜的人情,延續奮鬥的生命。
 
  美食不止是吃的食品,更是社會變化的一面鏡子,承載人情的一種介質。正如一位西方導演的評價:“《舌尖2》巧妙通過人類共有的美食,體現出了人與美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聯繫。它關於普通中國人的情感故事以及背後的東方文化……深深吸引了我。”這也正是《舌尖2》有如此多“人文情懷”的原因之一,折射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變遷。而在《舌尖1》中,恬靜的村莊,濃重的鄉土味,淳樸的鄉民,用製作美食去填充勞作之餘的人生,該片並非沒有講到社會關係,只是那個更接近於農耕時代的社會關係相對簡單、安靜。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舌尖1》推高了觀眾對《舌尖2》的預期,但《舌尖2》為中國紀錄片走向海外做了新的探索。從《舌尖1》到《舌尖2》,儘管展現人與食物關係的側重點不同,但不變的是美食的中國味道,以及人情的中國味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