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企海外併購須防重蹈日本覆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5 08:53:35


 
  從行業角度來看,中方的收購有其合理性。曾幾何時,牛奶、奶酪和麥片還是舶來品,但中國迅速擴大的中產階級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中國企業滿足這一需求無可厚非,但是中國收購海外供應商的策略卻有些問題。

  特努瓦雖說在以色列占據主導地位,但從財務角度看並不是一家令人垂涎的公司,去年年度銷售額僅略高於20億美元,淨利潤也才勉強達到1.5億美元。為什麼花15億美元,買下一家年淨利潤僅1.5億美元的公司56%的股權?中國又為何比該公司之前的買家出價高出近60%?也許中國正在變化的口味所需要的不是外國的生產線,而是只相當於售價一小部分的外國專門技術?

  從聯想集團以23億美元收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低端服務器業務並以29億美元收購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業務,到房地產集團大連萬達集團去年以2800萬美元(比預期價格高出一倍多)購買畢加索的作品,中國正在大肆收購海外資產。這場收購狂歡是由巨額資本盈餘推動的──中國手握的美國債券就將近1.5萬億美元。

  中國的很多海外投資項目都十分穩健,但有些已有點類似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最終以失敗告終的投資狂歡。當時,無論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環球影城,還是凡世通輪胎公司和福特的煉鋼廠,都統統成為日本人的產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80%權益的交易,6年之後洛克菲勒中心即宣告破產。

  有關日本正在買下美國的擔憂很快就讓位於通脹率和利率上升、股市暴跌以及令人瞠目的房地產泡沫破裂,而這些變故之後又出現了通貨緊縮、經濟停滯、毫無效果的刺激計劃以及所謂的“失去的十年”,日本戲劇性的戰後經濟增長就是在這個十年減速直至停止的。

  特努瓦不是洛克菲勒中心,但為了買你甚至並不需要的東西而支付兩倍的價錢,這正是1989年日本人的做法,也許這也是中國人現在的做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