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訪英:凸顯中歐戰略“相向而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9 08:15:50


 
  說去年以來,歐中政治互信加強,經貿合作高潮迭起,應不為過。說中歐雙方“前所未有”地需要對方,應不為過。
 
  中歐關係的復甦與繁榮,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似乎也是題中之義。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其遏制中國崛起的“醉翁之意”可謂路人皆知,在中歐美三極格局中,中國必然倚重歐洲。而美國因斯諾登等種種事件在歐造成的信任危機,因在烏俄衝突問題上與歐洲利益相左,因其全球影響力不斷下降,今日美歐關係已同床異夢,大不如前。加之多項經貿硬指標顯示,歐洲要“復甦”,還得依賴中國市場。歐洲“倒向”中國,似也別無選擇,合情合理。
 
  英國女王“破格”會見中國總理的舉動,讓人想起兩個月前,中國主席習近平在法國受到的“破格”接待。如果“破格”成為常態,只能說明歐洲歡迎中國客人的“格”在不斷刷新。這個細節,從一個側面透露出歐洲對中國的需要程度。
 
  據統計,去年中歐貿易增速遠超中美;中歐貿易總額已經連續三年超過五千億美元;2020年雙邊貿易額增達1萬億美元的目標,令雙方憧憬。
 
  實際上,除了上述“硬指標”使歐中雙方“相向而行”,還有一層“軟實力”,是歐洲對華視角的變換,信任與理解加強。
 
  中國領導人訪問歐洲的個人魅力與“柔軟身段”,中國在歐洲展示的“和平崛起”與“互利雙贏”的誠意,中國對歐洲建設力挺與救援“歐債危機”的作為,都向歐洲人說明,中國人是可信賴的朋友與夥伴。中歐光伏爭端上的雙贏和解案例,說明中歐雙方有能力與智慧,特別是有“妥協文化”來化解分歧。這與歐美貿易對抗文化形成對比。 這些正能量,正在歐中關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6日,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李克強署名文章,李克強強調,“中英正走在共贏的道路上”;該報在頭版配發文章則認為,“李克強的文章標誌著一場‘展示真正中國的運動’已開始,中國作為世界重要國家,將為維護和平與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這句話,算說到了歐洲人對中國正面看法的點子上。
 
  李克強向英國展示的“真正的中國”形象,將為中歐未來關係發展與戰略互信提升,為中歐雙方開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嶄新十年,添磚加瓦,注入新活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