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 “八個能否”呼應制度自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4 08:54:27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則發表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顔曉峰撰寫的評論文章指出,“八個能否”的標准涵蓋領導更替規則、人民管理權利、利益訴求渠道、公民參與程度、國家決策程序、人才選拔體制、依法執政水準、權力監督效能等方面,涉及民主政治的關鍵問題,表明中共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認識和實踐的發展成熟程度。“改革開放30多年的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道路。”

  文章指出,當今世界,兩大制度體系和價值體系的較量突出表現在“民主的衝突”上。文章批評方國家一直圖謀把西式民主作為“普世價值”向中國傾銷,從而取代中共和人民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並認為近年來一些移植西式民主的發展中國家政局動蕩、社會混亂、經濟凋敝,教訓極為深刻。

  文章還呼應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改革開放30多年的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道路。

  文章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於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中國需要借鑒其他國家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文章還根據習近平“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關鍵是要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而不是要削弱和縮小我們的優勢和特點。”
  
  習近平最新的講話呼應了十八大政治報告所強調的“制度自信”主張。與“八個能否”同出一撤,官方在闡述“制度自信”時定調,判斷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先進合理,關鍵要看它是否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官方學者就根據這些標准,分析中國“為什麼有制度自信”。

  鄭志國去年8月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指出,一些人常常以西方發達國家的某些制度為標准來評價中國的相關制度,並把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歸結到制度上,顯然有失偏頗。他指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但徹底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狀態,而且正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果割斷歷史,把當代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逐步縮小但依然存在的差距歸咎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幻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會發展得更快更好,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無論是“制度自信” 或“八個能否”,乃至是“中國夢”的提出,都反映了中國希望通過重新定義、闡述和詮釋的方式,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中國認為,雖然一直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卻依然遭遇由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的種種質疑、誤解、甚至貶損,凸顯出中國自身國際話語權不足的困境。如何扭轉國際話語權劣勢,成為中國官方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