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政策不再是“GDP掛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0 09:09:2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確定,中國已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對中國來說,長達30年的雙位數增長不但畫上了句號,也意味著放棄一味追求經濟增長數量的新政策的出現。中國將告別不計代價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模式。這新發展最近得到官方認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宣布,正採取步驟結束它所說的“GDP掛帥”時代。正如美國最近所實行的做法,傳統的GDP會計准則將被適當調整,創新和研發將占更大比重。但中國會在一些領域做出更多調整,比如改善環境和人民的生計。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0日載文《中國經濟政策不再是“GDP掛帥”》,文章說,這工作的艱巨性自不待言。任何試圖改變GDP結算方式,來更好反映經濟生產質量的嘗試,都是困難重重的。以GDP的結算來說,大多數主流經濟學者都了解固有技術局限,例如污染或GDP概念中同快樂和滿意程度相關的“負面外部性”。前者涉及如何為污染和其深遠社會影響,准確定價的複雜統計難題;後者關系到怎麼樣評估人們滿意度,或任何牽涉到比較人們快樂程度的哲學性問題。福利經濟學學者一直在辯論,如何在不做出價值判斷的情況下衡量快樂——或稱為“享用”(utility)——但卻沒有得出什麼結論。量化效用的“基本概念”,或名次排列的“順序概念”都不被普遍接受。無論如何,若中國國家統計局嘗試做出太多“質量調整”,將讓中國的GDP數據不能用來做國際比較。

  中國國家統計局這次做法的最重大效果,是對中國除了GDP數據外的經濟表現,定期提供一個更全面和多方面的評估。將來,除了GDP數據,國家統計局將提供其他40多個核心指標,以更好地反映產業提升、技術發展、環境保護、城鄉收入差距、城市化、人民的生計等關鍵領域的經濟和社會變化。

  這樣,中國決策者便可以對中國取得的“真實”經濟和社會進展,有更平衡的觀點,不被GDP數據過度誤導。因此,長期來看,國家統計局新舉措的重要性,不在於改變GDP會計准則,而在於未來轉向更高質量經濟增長的根本政策改變。

  事實上,在今年於澳大利亞凱恩斯(Cairns)舉行的G20集團財政部長會議上,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肯定了這項改變。從現在開始,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更關注綜合目標,如穩定就業和低通貨膨脹率。政府將不再對一些GDP指標的短期變化做出反應,而是會堅持其結構性改革和產業提升的長期目標。樓繼偉也再次確定,中國較低但較穩定增長是“新常態”。經濟增長出現波動時,政府也不會像以往一樣,採取不必要的刺激措施,來人為地促進短期增長率。

冷淡看待經濟增長成果

  幾乎是巧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確定,中國已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2014年的GDP總量(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是17.6萬億美元,或比美國多2000億美元。這些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數據,去年已經開始流傳,但中國統計當局卻拒絕接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