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地緣權力轉移視角下的中日互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1 08:36:24


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中日領導人終於實現了會面,這意味著中日關系到了止跌點。兩國媒體對領導人會面的報道也出現了微妙的差異,中國媒體的報道中主要集中於歷史、軍事安全等原則性問題,重申了中國的立場;而日本共同社則突出了安倍提出的建立中日海上磋商機制。此外,中日領導人會面的視頻和圖像也顯示了中日關系的溫度,握手卻很少有眼神的交流,就像安倍自己說的,“終於”見面了,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會面至少意味著關系不會在繼續惡化了,然而,止跌並不意味著馬上反彈,中日關系要回到正常軌道恐怕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去磨合。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0日載文《地緣權力轉移視角下的中日互動》,文章說,此前,中日領導人是否見面一度成為APEC峰會關注的焦點,此前中國媒體也呼籲不要讓安倍搶了鏡,但中日領導人是否會晤的確是此番APEC的潛在主題。中日兩個亞洲大國三年來並沒有實現領導人的會面,尤其是兩國領導人完成換屆,高層交往還是沒有恢複,中日關系也成了東亞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中日領導人會晤與否確實是比較棘手的問題:中國是東道國,需要對所有來賓 盡地主之誼,安倍當然也不能例外;若中日首腦還沒有真正見面,中國作為正在崛起,並且志在擴大話語權的國家,顯得有些不夠大度。在這個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中國的不大度會被放大,因此,安倍”搶鏡“也有雙重的意思:不能讓APEC主題發生偏離;不能因中日雙邊關系而損害中國多邊外交的“主場”。

  最近半年來,中日通過各種管道就首腦會面進行磋商,最終的成果就是四點共識,可以說,這也是中日關系目前能夠達到的“最大公約數”,雙方都作出了讓步和妥協,在共識中也包含了各自的主張。中國強調在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而日本則有意回避這些具體問題,強調在原則上願意改善中日關系。無論歷史問題還是釣魚島問題都是難以在短期解決的問題,能夠做到的是將這些問題先冷凍或者擱置起來。

  自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之後,兩國關系一路下滑,最終跌至1972年以來的底點,在四年的博弈過程中,中日之間事實上達成了“不戰”的共識,這已經是目前中日關系的底綫。這對中日關系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不要輕言戰爭,包括民間輿論也是如此。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不戰”共識需要得到兩國進一步的確認,這對於東亞乃至世界和平尤為重要。但在不戰的前提下,中日之間的和平競爭是難以避免的,畢竟東亞正在經歷著一場權力轉移。

  有學者認為,東亞正在經歷權力和平轉移的第一階段,2010年是中日權力轉移的起始點,這一年中國GDP超過日本,當時中日關系正在冰凍之中。現在想想看,中日首腦見面可能意味著第一階段正在完成。中國GDP超過日本,代表著東亞經濟權力重心微妙轉移,但真要實現和平轉移,需得到兩國的承認。四年間,中日關系齟齬不斷,右翼色彩濃重的首相安倍上台之後,雙方競爭不斷升級,火藥味也越來越濃,各種強硬的言論不斷出現,比如將釣魚島作為靶場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