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胡鞍鋼在國際頂尖期刊回應中國經濟崩潰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1 09:38:13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編者按 2014年,中國GDP增長率降至過去25年來最低點。一時間,國際經濟學界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甚囂塵上,許多人預計2015年GDP增長將繼續下降,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會崩潰,而是何時崩潰。就此,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國際頂尖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文章《迎接中國新常態——為什麼說中國經濟仍舊平穩運行》。文章稱,中國並未接近崩潰的邊緣,中國已經開始轉向新常態,隨著中國經濟領導力日益增強,中國必將承擔更大的全球責任。近日,胡鞍鋼教授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獨家刊發中文版文章。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編譯:潘韵

  注:本文原文發表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015年第3期。

  十分清楚的是,未來時期中國經濟增長必將放慢,對於放慢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經濟學家們各執一詞。2014年,中國GDP增長率下降至7.4%,是過去25年來的最低點,許多人預計2015年GDP增長將繼續下降。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讓許多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但是他們不像中國需要在未來十年裡創造數以千萬計的就業崗位。無怪乎一些經濟專家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警告說由生產推動的中國式增長已經難以為繼,保羅•克魯格曼2013年就曾說中國“將要撞上自己的長城”。據此觀點,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會崩潰,而是何時崩潰。

  這種看法是誤導性的。中國並未接近崩潰的邊緣,而是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此階段的發展為“新常態”,這一說法原本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前CEO穆罕穆德•埃爾-埃裡安(Mohamed El-Erian)用以形容2008年金融危機後西方經濟的艱難復甦。習近平定義的“新常態”有所不同,指的是中國重新平衡經濟的關鍵過程,包括豐富經濟增長動力,歡迎更可持續的增長速度,並更公平地分配利益。中國尚處於“新常態”初期,如果中國政府能夠維持這種狀態,中國人民就有望看到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和重大改善。與此同時,世界也有望看到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中國的世紀並非已進入終章,而是剛結束開篇。

  從追趕者到領先者

  要理解中國的新常態,必須先回顧中國歷史。中國經濟現代化起步晚,採取的是所謂“追趕型”增長模式,即在長時間落後之後經歷迅猛的經濟增長。例如,1870年到1913年間的美國遵循的正是這種發展模式,經濟年平均增長4%;俄羅斯從1928年至1939年年均增長4.6%;日本從1950年至1973年年均增長9.3%。而中國在1978年至2011年這33年間,GDP年均增長了近10%,讓這些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這段時間的增長讓中國經濟能夠追上甚至趕超美國經濟。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麥迪遜數據庫的歷史數據表明中國GDP在2010年超過美國,世界銀行全球性國際比較項目的數據則表明中國GDP在2014年超過美國。但如果採用世界銀行Atlas法計算,中國經濟要到2019年才可能超過美國,也就是說如果按現值美元計算,中國GDP仍落後於美國。但是,比較兩國經濟最客觀的方法是衡量發電量,因為這一標準有形而且可以量化,與現代化密切相關:只有大量電力才能支撐工廠運轉和大樓建設,這正是中國正在做的事。1900年,中國發電量僅為美國的0.01%,1950年上升到1.2%,2000年為34%,2011年中國發電量超過美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已經完成了總量趕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